年,李湘从中国传媒毕业,回到湖南广电。最初她不想回湖南卫视,理由是,她觉得挺丢人。
在她的印象中,那时候湖南台不好看,总是放卖猪饲料的广告。而她已经走出去了,甚至在央视实习过。
「走回去要比走出去,更需要勇气。」
妈妈劝她,先回来做一阵,权当积累和学习,翅膀硬了咱们再回北京。就这样,李湘留了下来。
年,李湘在中国娱乐主持人中,首屈一指,独孤求败。硕果累累摆在眼前时,她有些厌倦了,于是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湖南台。
就像是,「已经硬了的翅膀,要匹配一片新天地。」
而到了当下,你最常看见李湘的地方变成了直播间,她撕开卫生巾,嘴里熟练地说着「湘姐绝不让你吃亏,买就对了」。
面对外界对其做直播卖货的嘲讽,她大剌剌地不理睬。人们质问、质疑,好好一个女主持人,到底在折腾什么,证明什么。好像没故意折腾什么,证明什么,只是在每个风口,她都在做她认为正确的事。
她身上那种明确的「敢要」和「敢不要」的劲儿,总会冲击大众,与世俗中人们对「稳定」的渴求与向往作对。这种「明确想要」和「果断放弃」间的戏剧感,几乎贯穿了李湘的前半生。
1、李湘家境优渥,父亲是法院法官,负责刑事案件,不苟言笑,母亲做汽车生意。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李湘,自小就有主见,聪明,同时还有点骄纵。
比如,小学升初中考试,李湘非要穿最喜欢的裙子和鞋,如果不让穿,就死活不出门。这是一种典型的「小公主病」,同时也代表着,她过早地就萌生了「做主」的意识。
这种意识的体现,在年她高考那年最明显。原本李湘已经被保送了天津大学,根本无需高考。然而她不知「哪根筋搭错了」,非要去学播音主持。
想做主持人,这是「敢要」,放弃天津大学这等高等学府的保送机会,这是「敢不要」。家境的确给了她不断出错又不会全盘皆输的基础,但也无法抹杀18岁的李湘就拥有的「破釜沉舟」。
在北京的那几年,她看遍了外面的世界。野心几经催发,干劲充足。即便回到湖南卫视,一开始她十分不情愿。在湖南卫视,李湘最初主持的是《晚间新闻》,坐在直播台前,正儿八经地播报大小事件,这听起来就与李湘不搭。
当时李湘妈妈说,看到新闻直播间的李湘,就总会下意识地笑。因为李湘可爱的娃娃脸,实在让人严肃不起来。
事实上,李湘的确不合适,她不适合所有需要「坐得住」的场合,她的生命力外放、灵动,新闻直播间限制了她。遇到《快乐大本营》是个意外。
当时湖南卫视改革,准备做一档娱乐节目。在工会楼上,台领导选拔主持人。一众女主持在会议室外排队。进去以后,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然而这些人都与新节目气质不符。最后选择了李湘,让她暂时做着,以后若有更合适的,再替换掉她。
谁也没想到,李湘一做就是八年。如鲸入海,李湘太合适了,在台上她足够外放,活跃气氛丝毫不费力,专业能力又足够,控场无压力。以至于很多年后,何炅初登快本舞台时,有点紧张,李湘直接告诉她:「现场直播没有什么可怕的,你就跟着我走,你任意发挥。」没什么可怕的,李湘做快本直播了八年。
一年52期,期期不落,其他人或有生病偶有缺席,李湘没有。鲁豫问她:「你就没有生病的时候吗?」她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每次生病,都在周一到周五,每到周六直播前,基本就好了。
唯一一次差点缺席,是因为拍戏。剧组没给她买到周六回长沙的机票,让她去机场碰一碰运气,她在换登机牌的地方张望了很久,才找到一个「看起来好说话」的中年男人,男人认出了她,在她表达了如果买不到票就会缺席今晚直播的情况下,对方将自己的机票换给了李湘。
有惊无险。事实上,李湘在快本经历的大部分事,都没什么惊险。所有的变动和惊险,都是她自己主动选择的,比如,离开湖南卫视。
2、年,李湘身上发生了两件大事,这两件大事分别对应着她身上最明确的两个标签,其一是离开湖南卫视——「敢不要」,其二是与钻石商李厚霖在相识33天后闪婚——「敢要」。
年夏天,李湘参加某时尚活动,在活动中她获了奖,而活动赞助商老板,也就是李厚霖,是李湘的颁奖嘉宾。活动当时两人并未建立联系。反而是后面朋友的饭局,两个人都有出现,才开始近距离的聊天。
真正让两个人打破距离感的事是,李湘和李厚霖都是水瓶座,最巧的是,两个人都是2月10号的生日,也因此,两人的相遇,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李湘和李厚霖在饭桌上互留了电话号码,那是04年,还没有智能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