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新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提醒确诊隔离及ldquo三区
TUhjnbcbe - 2022/5/27 14:12:00

在本轮疫情当中,有些确诊患者为未成年人,有的和家长一起,有的独自接受隔离接受治疗或集中隔离。由于事发突然,孩子及家长们难免出现焦虑、恐惧、自责、无奈,无助,甚至愤怒等情绪。

对于处于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的天津市民,面对新型冠状病*,心理调适也要重视。

虽然在应激状态下短暂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但照护者们仍然可以尝试一些方法,帮助孩子平稳地度过这段封控时光。这里给小朋友们、家长等照护人员几点建议:

01如何照料确诊孩子?

1.医院接受治疗,家长应该怎么做?

以科学理性的态度面对孩子被感染,稳定自己的情绪。自责和愤怒是在身在重大负性应激事件后出现正常情绪反应。孩子被感染不是家长的错,没有必要过分责怪自己和他人。没有人愿意生病,也没有人愿意把病传染给别人。要接纳自责和愤怒的情绪,积极地调节。

可以通过视频、语音的方式向亲人、朋友、心理治疗师表达这种情绪;通过视频与孩子的沟通,安抚孩子的情绪等。这样不但能够给孩子提供安全,也能够增加自己对外界的掌控感,缓解焦虑情绪。

2.这些话,医护人员可以多说一些↓

有的孩子患病,特别是与父母分离的孩子,可能变得很恐惧,粘人,睡眠不好,做噩梦,等等。所以医护人员提供陪伴和保护,要足够敏感,能够识别出孩子的情绪以及表达出的需求。鼓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绪,例如孩子哭着说自己很害怕,不要说,“别哭了,哭也没有用”,“不要害怕”等,而是要表示理解,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说“我知道你有点怕,这么这么多叔叔阿姨在帮助我们,还有其他的小伙伴,我们一定会打跑病*这个大怪兽”等,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信心。02

孩子被隔离有情绪,家长应该这样做

家长首先要了解正确的病*防护知识,在与孩子的生活中沟通交流中将防护知识及防控意识传递给孩子。

对于学龄前或小学低年级儿童,可以透过讲故事、玩游戏、角色扮演的游戏等方式与孩子共同交流。观察孩子的反应或处理问题方式,这样家长就可以知道孩子们在哪些预防知识或是关于疾病的了解上存在误区。

当孩子表达情绪时,家长要能接纳孩子的情绪,特别是要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是不是孩子的某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当孩子的情绪平息后,可以与孩子讨论他们的感受,讨论怎样以更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改变抱怨、唠叨、打骂等方式,学会理解、倾听、共情、接纳、帮助、支持等方法,找出亲子关系中不恰当的部分,解决沟通不良的问题。

03

“三区”居民如何调节心理状态?

对于处于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的民众,面对新型冠状病*,建议大家:

1.

1
查看完整版本: 提醒确诊隔离及ldquo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