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8岁,入行7年了。他中等身材、圆脸,很有亲和力,是典型的热心肠、爱聊天的“天津大哥”。
在开出租车之前,张鹏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他说,之所以选择这个职业,一是看重了工作时间上的灵活,二是能发挥自己擅长认路和与人打交道的优势。他认为,只要乘客打了车,就不仅要把人家安全、快速的送到目的地,还要尽可能的让对方享受一段轻松、愉快的路程。不管什么地方,只要去过一次,张鹏就能记住路。入行后不到半年,他在市区跑活时就基本不用导航了。为了给乘客提供最优路径,他还会利用空余时间多去不熟悉的路段转转。他自豪地说,出租车司机要具备“路径规划”的能力。特别是有时乘客在途中会突然更改目的地,身处车海人流当中,司机的大脑必须飞速运转,用最快的速度“运算”出最优的路径。而这比任何一款导航仪都更“智能”。早晚高峰是最考验司机的时候。遇到堵车的时候,有的乘客会焦虑,有的乘客会抱怨,这时张鹏“会聊天”的技能就上线了。他会根据乘客打车的目的地寻找话题,跟去学校的乘客聊聊孩子的教育问题,跟去商场的乘客聊聊最近有什么流行趋势,跟去机场、火车站的外地乘客聊聊海河上有多少座桥。
“就一句话,有时候就能感觉出来这个乘客爱不爱聊天。我在车里特别爱放歌,有的人上来说‘师傅受累小点声’,这一句话就告诉你了,你别跟人聊天。有的上来说,‘师傅这歌是谁唱的?’OK了!这一道儿上就能聊起来了!”
张鹏说:“都说出租车司机爱聊天,其实大部分乘客也都爱聊。我就觉得,人家打车从A点到B点,这是一条线。你得把它规划好,还得让它有跳动的节奏,乘客坐我的车一定不会觉得枯燥。”
会用心服务的好人,比亲人还细心开出租车7年来,张鹏没有跟乘客红过一次脸,也从来没有被投诉过。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会聊天儿”,更是源于他的善良。他经常会在超市、菜市场门口拉载到一些老年乘客,通过细心观察,他发现,老人们基本都是走路或者坐公交车来超市的,一般都是三公里以内的路程,返程时由于买了太多东西才选择打车。所以,老人的心理价位往往就是起步价。一旦因为等红灯等情况,车费即将超出起步价时,张鹏就会提前扣表终止计费,同时继续把老人送到目的地。既服务到老年人又照顾了他们的情绪。这不,前两天有位大爷就用实际行动给张鹏的这份厚道点赞。
大爷:“快到了,小伙子开过这红绿灯。”张鹏一看计价器2.8公里,就把表给立起来了。
张鹏说:“我开没事,我给您开到,要是因为这米给您蹦个字,不合适。”最后结账是元,起步价,大爷给张鹏立起个大拇哥。
每年,海河出租车公司都会接到几个乘客感谢和表扬张鹏的电话,大多是因为拾金不昧、热心助人。最近的一次是76岁的吕大娘打来的。前不久,吕大娘和老伴在超市买完东西打车回家,下车时把刚买的一包东西落在了后备箱里。张鹏驾车离开后,在给车厢做清洁消*时才发现,于是赶忙开了回去。他先是找到了物业,通过视频监控查到了大爷大娘的门牌号。可是物业上去敲门时,大爷耳背听不到,大娘独自出门办事没在家。物业人员通过查看业主登记信息,联系上了当时正在北京上班的吕大娘的姑爷,这才通知到了吕大娘。大娘赶回家时,张鹏已经拿着包在楼下等了半个多小时。大娘觉得耽误了他跑活儿,想给他一些补偿,被他谢绝了;大娘又问他要姓名和电话,他也没说。(海河公司记录的乘客来电信息)
体现个人价值,比赚钱更重要张鹏认为,出来跑活儿挣钱固然重要,但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体现个人价值的人生追求更是他的快乐所在。他不仅加入到优秀同行的队伍,而且通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发挥自己的能量,体现了自我价值。(张鹏参加天津交通广播高考应急服务车公益活动)
年7月,张鹏加入了公司组建的“新风车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比如,为社区老人发放印有联系方式的“服务卡”,方便老年人出行;参加高考应急服务车活动,为考生提供应急保障。在他的车厢内,应急药品、风油精、创可贴、纸巾湿巾等物品都是常备的,而且免费提供给乘客使用;车队队长张保臣说,在队里张鹏是年龄最小的“小老弟”,也是“气氛组”组长,每次有集体活动时,他总是第一个到现场忙前忙后,干起活儿来非常踏实、认真。(张鹏等的哥参与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首展服务保障)年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首展期间,张鹏在承担运营保障任务的同时,还帮助了一位外地展商:张保臣师傅回忆说:“那天我们在国展等乘客等活时,张鹏眼尖,看见有一个人走着走着,慢慢蹲下并坐在马路牙子上,而且还闭上了眼睛。我们几个人赶紧过去,发现这个人可能是中暑。张鹏二话没说,跑到自己车里拿来矿泉水和藿香正气。过了一会儿,这个人感觉好些了。他说自己是参展的外地客商,正要去停车场突然感觉头晕:“幸亏有天津司机帮助了自己,天津司机好样的!”看着这个人气色好转,大家放心了。可张鹏还不放心,又亲自开车免费把这位客商送到停车场,看着他开车离去才放心。”“的哥”变身“大白”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车队建立了“医护人员出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