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新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我心中永远的神圣一周玉清散文欣赏
TUhjnbcbe - 2021/6/11 3:24:00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212240.html

边听边赏——

我心中永远的神圣

——终生难忘的老师们(一)

□周玉清

在近80年的过往岁月里,经历了数不清的人和事。今天回忆起来,许多即使在当时是刻骨铭心的人和事也平平淡淡了。唯当忆起汇文中学的老师群体,就总会有深深的感恩和深深的崇敬激荡在我心中。他们是我心中永远的神圣。

我于年入天津汇文中学(当时叫十八中)读初中,至年高中毕业,在汇文中学度过了六年的学习生活。这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六年。在我成长的岁月里,老师们的教诲如好雨知时节,滋润着我的心灵。那情景,虽时隔半个多世纪,仍历历在目。

第一堂语文课是当时的教务主任李泽田老师给我们上的,因为当时我们的语文老师王蕴才老师还没有到校。李老师告诉我们,“你们的语文老师,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学问,棒!”一边说着,一边伸出大拇指做着手势。然后,从语文谈起,但又不限于语文。讲了学校,讲了学校的老师,讲了国家,讲了我们的未来......李老师什么也没有带,只有一支粉笔,随讲随在黑板上写几个字,板书很漂亮。李老师温文儒雅、循循善诱,一堂课带着我们这些刚刚进入中学的小学生游走于现实和理想之间,使我们听得如醉如痴,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满怀憧憬......

后来在汇文中学时间长了,知道李泽田老师的书法真的是好。当时,很多老师晚上也在教研室备课,学生也到学校上晚自习,学风之浓可见一斑。有一天晚上,我在语文教研室门前看到李老师的书法,落款有“仿潘龄皋”的字样,那一定是在和语文教研室的老师们切磋。

不久,王蕴才老师来了。上了几堂课之后,大家觉得李泽田老师的介绍确非虚言。对我来说,一件永远深深记在心里的事情是,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的作文水平竟然有明显的提高。那年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年,王老师给我们出了作文题目《给苏联少年的一封信》,围绕这个题目,王老师讲了很多,具体内容记不得了,但清楚地记得我写得很有信心,结果被评为全校的一等奖。学校专门举行了发奖大会,同学们每班两列,面向北楼站在操场上,受奖人听到念自己的名字,就出列,走向主席台,从校领导手中接过奖品。奖品是一本关于十月革命的回忆录。当时,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向主席台的过程中心里非常紧张,因为从来没有经历这样的场面,但是心里也高兴得不得了,因为自上小学以来,作文一直是我的弱项,一直是很怕的,而这次竟然获了奖。从此之后,我也不怕作文了。后来,我当了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和研究生涯中,写东西是常有的事,但从未感到困难。追溯起来,应当是从那篇作文开始。当时的一等奖有三名,而我们班就占了两名。为此,王老师也很高兴。

初二时教我们语文课的是刘宗武老师。那年,刘老师刚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工作热情高,不但给我们上课,也指导我们的课外活动。记得那时我们班办墙报,让我写个刊头,我就写了“半月周刊”。刘老师看到了,就对我们说:“这就不对了。半月刊是半月出一期,周刊是每周出一期。你们这‘半月周刊’多久出一期呀?而且,无论是半月刊还是周刊,都不是刊物名称,还得有个名称啊!叫“小红旗”怎么样?”于是,我又写了“小红旗”三个字作刊头。我那“半月周刊”也被同学们着实调侃了好一阵子。

有一次,刘老师约我到他的宿舍,让我坐在床边的凳子上,刘老师坐床上,对我讲如何学好语文,如何写好作文。刘老师那殷切的目光深深打动着我,只是刘老师讲的,我那时似懂非懂,我当时虽然对写作文不怕了,但是并无浓厚的兴趣。刘老师当时一定失望了。后来每逢想到这件事,心中总是感到愧疚,辜负了刘老师的教诲和期望。

刘老师多才多艺,活跃于当时学校教工的各样文体活动和宣传活动中。手风琴拉得好;乒乓球打得好,曾经是教工乒乓球赛的冠*和学生校队的教练;文章写得好,经常有文章见诸报端。

刘宗武老师后来去了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专门研究中国现代文学,著述颇丰。

上初三时,有一次的语文课,上课铃响过了好几分钟,还不见老师来上课,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正在这时,教室的门被推开了,进来的是宁衡然老师。宁老师是语文教研组的组长,对我们当时的初中学生来说,那是景仰的对象。多是远远地看到宁老师走过,就小声地告知身旁的同学:“那就是宁衡然老师。”现在,宁老师就在我们面前,大家都感到很惊奇。宁老师戴一顶鸭舌帽,背了一个大书包,他摘下帽子,和书包一起放在讲桌上,然后小声地问前排的学生,“上次讲到哪里?”问清楚了,就从大书包里找出我们当时的课本,翻开了就对大家说:“同学们,某老师病了,今天我来代课。”然后开始朗读课文。宁老师的朗读,立刻吸引了大家,那声音、感情、轻重缓急,就如同在收音机里听到的艺术家的朗诵一样。当时的汇文中学是男生校,初中的男生正是好动的时候。平时上课出点不守纪律的小插曲,原是平常事。但是,那一堂课直到下课都是安静得很,都在聚精会神地听宁老师讲课。事后,我们在一起议论,宁老师的大书包里一定是装着各个年级的课本,无论哪个年级,无论课讲到哪里,他都能接着往下讲,真是太棒了。

以后,再没有机会听宁老师讲课。但是,高考前夕,宁老师组织全体高三的学生在西楼前高声合唱了国际歌。几天后开始高考,第一门是作文,题目是《当听到国际歌的时候》。我记得当时作文写得很顺利,成为我高考的一个很好的开端。我想,汇文中学的考生大概都是这样。

上高三时教我们语文课的是傅正谷老师。傅老师讲课是另一种大家风范。傅老师第一次给我们上课就说:“你们会感觉到,我不严厉。但是,希望你们要认真听讲,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举手发问,打断我的话也没有关系。”的确,傅老师上课从来不维持课堂秩序。当然,高三了,同学们都懂事了,而且,傅老师是大家特别敬重的老师,一般来说课堂秩序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偶而也会有交头接耳、分散了老师注意力的情况。每逢这时,傅老师只是停顿一下,说话的同学也就意识到了。我们从不记得傅老师批评过哪位同学。

傅老师的课不仅是要听,而且是要品的。傅老师给我们上课,开始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但是,逐渐就体会到不一样了,越品越能体会到傅老师课程的丰富和深邃,以及课程背后深厚的学问和功力。只要你愿意学,傅老师的课程是取之不尽的。多年后回忆,这种感觉越发地明显。

后来我觉得,傅老师其实更适合在高校或研究机构工作。因此,也意识到在中学里能够向傅老师学习语文,是我们的幸运。后来,傅老师果然到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了,原本只是在教学之余所进行的研究和写作成了专业,傅老师的才华得到了发挥。傅老师研究兴趣广泛,古典、现代均有涉猎,发表了多篇(部)著作,后专注于中国梦文化的研究,著述更丰。

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班的老同学聚会还请到了傅正谷老师。当时,傅老师兴致很高,侃侃而谈,向我们谈起了治学方法、经验以及研究和写作的计划。当时已是傅老师梦文化研究频出成果的时候,我还曾向傅老师建议招收研究生。但是,意想不到的是,时隔不久噩耗传来,傅老师离开了我们。当时,晚报曾发讣告,题目是“梦未圆,君行何急?”令人潸然泪下。

在汇文中学的六年中,我遇到多位优秀的语文老师,对我的影响是深刻的。我虽然没有选择文科专业,但从诸位老师那里学到的,一直伴随我后来多年的教学和研究生涯,使我受益良多。

作者简介

周玉清,年生。原籍河北,自幼居天津。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曾于大兴安岭林区和沈阳市任中学教师。年再入南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年毕业。同年入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年退休。

自幼喜书法,憾未专注,唯几十年教学生涯板书认真。退休后读碑帖、学高贤,渐有进步。庚子始学诗,入门中。

主播简介

辛玫,女,国家一级播音员。县级融媒体中心工作者。曾多年从事新闻播音和新闻采编,热爱朗读艺术,喜欢用声音演绎文学作品,希望通过声音去感受生活中的千滋百味。

往期作品精选

周玉清书法欣赏(年第55期/总第期)

“东方之春”网络联欢会第四幕(年第72期/总第期)

“东方之春”网络联欢会第三幕[下](年第69期/总第期)

“东方之春”网络联欢会第三幕[上](年第66期/总第期)

“东方之春”网络联欢会第二幕[下](年第65期/总第期)

“东方之春”网络联欢会第二幕[上](年第62期/总第期)

“东方之春”网络联欢会第一幕(上)(年第58期/总第期)

“东方之春”网络联欢会第一幕(下)(年第59期/总第期)

赵国林诗歌:残荷与新年(年第42期/总第期)

本期主审晓秋

本期制作志在踏雪寻梅

本期配图远方

《东方文化艺术总社》编辑委员会

顾问团:

商山愚翁屈金星蒙东进仙房吴丘松风朗月殿清洪山隽平台居士常乐翁华文亮

编委:

铁马白桦红豆清源居主晓秋林下散人愚郎大圭

编辑总监:铁马

编辑:

铁马白桦红豆晓秋林下散人愚郎大圭蜿蜒归根对酒当戈

主播:蜿蜒远方春华

刊头设计:龙江游子

题字:蒙吉良铁马

投稿邮箱: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心中永远的神圣一周玉清散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