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下定义类
下定义须注意:
1、在内容上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2、在形式上要注意把定义的概念放在一个大的概念中,再加上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的限制。
3、一般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
常见格式: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
A(被定义概念)是×××的B(属概念)如:无理数是无限而不循环的小数。
或:×××的B(属概念)叫A(被定义概念)如:无限而不循环的小数叫无理数。
通关妙招
1、确定概念的外延,形式应为“……是……”或“……叫……”。
2、分析所给语段,寻找相关的限定信息(属性),删除无用信息,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
下定义需要剔除的信息:
a,重复信息;b,比较信息;c,原因、背景信息;d,描写信息;e,影响、意义、作用信息;f,举例信息
3、将保留下来的属性作为限制语(定语或状语),按照因果、或逻辑先后等顺序组合成句。
4、根据答题要求和所给材料,全面检查对照,调整字数,不要超过规定字数。
考点二:提取关键词
关键词这一概念在撰写正规论文时经常涉及,指的是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最紧要的词语。提取关键词是一种压缩信息类题型,考查学生概括思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提取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有效信息,善于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
通关妙招
1、吃透题目要求
2、找主干: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抓明显的概括性中心句)
3、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词语。
4、选定后,可将几个词语稍稍连缀,如能大体表达出文段的主要内容,即可敲定。
考点三之新闻类
题型一:拟写一句话新闻
压缩后的内容应是构成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看字数要求),人物和事件构成主谓句,时间地点安排于状语位置,原因或作状语或安排于分句中,可以有标点,但应以单句为佳。
题型二:拟写新闻标题
标题的特点:简洁、确切、醒目
标题要求高度概括,因此在压缩时不必拘泥于新闻要素是否齐全,往往不需要时间、地点,只要求两个必备因素——主体(单位/事物)+事件,用语一般较直白、简洁。
题型三:拟写新闻导语
导语是新闻报导的开头,常用一句话概括消息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要素。
:把握核心内容:何时何地何对象做何事何结果等
题型四:拟写新闻点评
从以下两点入手:
1.准确简洁概括新闻的中心事件;
2、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分析事件中反映出的问题实质。
题型五:概括信息要点
一般来说,概括信息要点比一句话新闻要详细些,包含的信息要点要多些,因此,除了新闻的要素外,对于原材料中其他内容要点也应在字数允许的范围内多概括,因为这种题型往往是按要点赋分的。
重点突破:如何区分主要信息、标题、导语、一句话新闻
不管如何命题,首先都要对材料进行分析,提出主要信息。即:何时何地何对象做何事何结果等
主要信息:六要素
标题:何人做何事导语:六要素,有取舍
一句话新闻:何人做何事必须保留,其他四要素取舍
点评:概括事件,表达观点
考点四之语段概括类
1、反复审题,看清具体要求。
2、辨明类型,确定压缩角度。
记叙:理清记叙要素及主要内容议论:推出论点和论据,理清逻辑关系。
说明:抓住对象的特征和说明顺序描写:①注意描述的要素和对象;②注意景物描写;
3、理清层次,辨明主次,注意角度,决定如何取舍。
4、考虑连贯,表达力求恰切。如有上下文,须考虑连贯,同时语言的表达也要恰当。做到既简明又连贯,绝对不能写出病句
5、回顾检查,确保万无一失。如字数、标点、角度及其它要求。
拓展:拟写电报稿
电报稿的特点是按字计价,所以要求文字越少越好,但又必须把人和要说的事交代清楚,语句还不能令人费解或产生歧义。注意点:(1)根据语言环境拟定电文:拍发电报的时间、双方通讯联络的地点及与之相关的其它事项,应该写得简明扼要。如“(6)日(8)次到京接弟”,就简明而清楚的写明了车次、到达日期和通知对方接站事项。(2)电报稿内容要精要准确,电报稿一般不加标点符号,写作时要避免产生歧义。如“手表不要退回”,就有两种意思,会使收报人产生误会。方法:
①压缩电文字数如“乘()次(7)日到沪盼接王”可压缩成为“(7)日()次到沪接王”②改变句式如将把字句“速将所借款寄回”改为动宾式“速寄借款”③使用简称如用“京、津、沪、云、贵、川”代替“北京、天津、上海、云南、贵州、四川”;“父”代替“父亲”,“讫”代替“完结”等
失误点:
从高考情况来看,压缩语段是难度较大的题目。考生畏惧考题,失分严重,从应试的角度来看,失分的主要原因是:
1.审题不仔细。年全国题明确提示“包括价格变动情况”,但不少考生没引起重视。年全国题明确提示“不出现具体时间”,但不少考生熟“时”无睹。2.无视材料的层次,胡乱归纳,乱凑字数。面对一个语段,只有先分析句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清中心句、支撑句、过渡句、线索句,才能进行压缩。但有些考生跟着感觉走,随意地找答案点,随意地表述。3.没有良好的做题习惯。比如,明明自己的字数感不强,可偏偏直接在空格内填写答案,结果是:要么字数还有剩余(此乃大忌),要么字数不够。最后被迫改了又改,一塌糊涂,引起阅卷者的反感。
声明:素材精选自网络,仅作公益分享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感谢原作者的辛苦耕耘。
▼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