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家庭
疫情使年的春节不同寻常,对孟圆和丈夫李阳来说更是铁肩担当无悔的痛。夫妻二人都在河北区月牙河街工作,大年三十是李阳的农历生日,妻子孟圆在家准备好了长寿面和饺子,可饺子还没下锅,医院给父亲下的病危通知书和单位的返岗通知。李阳的父亲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脑部和内脏,随时有生命危险,而疫情的防控工作更是刻不容缓。李阳既是家里的独子也是社区党委书记、居民的“主心骨”,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刻,他没有向组织讲困难提要求,毅然将昏迷的父亲托付给母亲照顾,把3岁的儿子送去70多岁的岳父母家,带着妻子立即返岗回到居民群众身边,始终坚守在社区防疫的第一线。
疫情面前夫妻二人不敢有分毫松懈,夙夜在公坚守阵地,孟圆每天忙完街医院送饭。2月16日,正在单位忙碌的他们得知父亲病情恶化,医院,听医生说恐怕熬不过当天,他来不及悲伤,想着次日全市启动的“津城战疫”扫码行动,他在父亲的耳畔说:“我回趟社区把工作布置好了马上回来陪您。”不想这竟是永别!父亲的葬礼一切从简,为了严控疫情也没有通知任何亲朋。安葬完父亲的当晚,卡口人员反馈有一户居民不顾疫情严重多次驾车硬闯卡口,欲将其医院运回家操办后事,因无法确定死亡原因被卡口阻拦而发生冲突。李阳擦干眼泪,挺身而出,继续战斗。他连夜解决问题,直到午夜还在劝阻居民各方家属,最终说服了该户居民,确保了小区居民的安全。领取父亲骨灰当天,他又接到市派干部下沉社区参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径直从殡仪馆返岗对接相关工作,当晚按需安排好各卡口市派干部的值守班次,确保市委决策部署在基层落细落实。
越是重要关头,越能映照初心;越在关键时刻,越显担当精神。父亲的离世是他们内心永远的痛,但却无怨无悔。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全力奋战在疫情第一线,保住一方百姓安全,才能不负人民、不辱使命。
石宝杰家庭
石宝杰老师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充满责任心的班主任,任劳任怨的老党员,她像一颗蜡烛,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石老师的儿子成为第一批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石老师更是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方式和儿子共同抗击疫情。
“停课不停学”方案实施以来,石老师就开始了全新的“网络教学”,这对于一名快要退休的老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她要比青年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习并掌握这个全新的教育形式。“网络教学”正式实施,石老师每天按照课表提醒学生学习内容,布置好学习任务,在网络上认真批改作业、反馈问题,对于学生和家长们的各种疑惑也是耐心地做到有问必答。
石老师心系学生,每时每刻都处在“备战”状态。她不仅是耐心的“联络员”、尽心的“宣传员”,还是细心的“统计员”、贴心的“心理辅导员”。疫情期间,石老师的“网络”工作从没有停歇过,这些事情复杂而繁琐,但她从不抱怨,常常这样一忙就忙到了深夜,即使如此,她仍然充满着干劲,积极地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
由于对返津教师的隔离限制,学校值班人员短缺。这个时候,作为一名老党员,石老师总是冲在前面,义无反顾地接受学校临时安排的值班任务,坚守在校园,守护着校园的每个角落。不仅如此,石老师积极参与到社区党委组织的抗击疫情志愿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石老师家不仅有无私奉献的党员教师,更有冲在疫情前线的逆行英雄。
石老师的医院一名优秀的青年护士。1月26日,大年初二,医院第一批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随同天津市第一批赴鄂医疗队支援湖北疫区,参与到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救治当中。车禹石就是其中的一员。
出发去湖北的那一天,石老师对儿子说:“我儿子有一颗博爱的心,有担当,有责任心。妈妈为你点赞,了不起!照顾好自己,完成任务,经受锻炼,平安回来。”作为逆行英雄的母亲,石老师的话简单而平凡。“平安回家!”这是她心底最真切的愿望,是千万英雄母亲最真切的愿望,更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心声。
石宝杰老师和儿子车禹石正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与疫情做着顽强的斗争。他们这种把小我融入大我的奉献精神,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他们就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家庭”。
图文来源:天津市妇联家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