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响应已经两个月了,我们的医护人员已经开始修整,万人的天津重新喧闹。
天津的媒体们开始寻找城市复苏的蛛丝马迹
地铁早高峰,回来了
奔腾的车流,回来了!
菜场里熟悉的摊位,回来了!
海河边的摄影爱好者,回来了!
朱睿博eb商业街上的人群,回来了!
街上并肩而行的人们,回来了!
朱睿博eb外出踏青的母子,回来了!
朱睿博eb熟悉的公园,回来了!
公园里的阵阵春意,回来了!
津云“天津蓝”,回来了!
天津发布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海河,回来了!
城市回来了,天津人回来了,不过,天津人是带着新习惯迎接这个春天。
成一个习惯,需要多少天?有人说是21天。
从1月23日算起,如今已经2个多月了,这场疫情让我们养成了多少习惯?
时刻戴口罩
疫情让我们养成了戴口罩的习惯,一时间,口罩难求,一如洛纸贵。当然,疫情解除后,一般的场合也无需戴口罩,但再次遇有流感等气溶胶传染疾病,相信我们还会戴上口罩,积极自我防护。遇有个人感冒等情况,我们也会戴上口罩,减少病毒传播。
进门先洗手
微博上“七步洗手法”的话题阅读量超千万,网民表示每次吃饭前都要按照“七步洗手法”认认真真洗手,还会在洗手的同时唱完两遍生日歌。
在家吃早点/黑暗料理
天津人已经在家做了油条、豆腐脑、嘎巴菜、煎饼果子,素卷圈已经在筹备中。
不过,这两个月中,有不少黑暗料理界的新星也诞生了。
电饭锅蛋糕、煎牛排、炸鸡腿、炸油条、炸薯片、自制凉皮、各种炒菜、各类面食……都会变成一锅黑炭。
在家开火做饭成生活常态。厨艺的不断精进,不仅让宅家生活有了质量,还能保证复工之后有能量。
拒绝野味
不管元凶是不是蝙蝠,我们都不会再吃他了,随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的颁布实施,禁食野味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其实,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也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请管住嘴,对野味说不。
良好自律
在这场疫情期间形成的良好健康理念、行为习惯,也值得人们长期坚守。
“比如,在咳嗽、打喷嚏时尽量避人,并用纸巾、毛巾或肘部遮掩口鼻,避免随地吐痰;公共场合排队时人与人保持一定距离,不要离得太近;疫情结束后,市民在家或饭店与亲友聚餐时,不要忘记为每道菜加公筷或公勺,尤其是用餐人数较多的饭店,更应主动提供公筷、公勺,等等。”
减少看热闹
所谓的距离,是指人和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变化可太大了。你看这个小区,居民排队领口罩的画风,还真有点北欧的意思。
天津人爱看热闹的习惯,这下也有所改善。
居家生活有新潮
回归健康生活方式,拉近与家人的距离。在这段与家人相聚的时光里,一起锻炼、一起读书、一起游戏,家庭氛围越来越好。
简便易行的居家健身方法得以推广,瑜伽、平板支撑、举哑铃等占用场地小的运动受到广泛欢迎。短视频平台上,“宅家也爱做运动”“客厅健身房”“居家健身小妙招”等话题,累计播放次数约30亿。各类热门的“初学”“零基础”课程让运动“小白”能够在家科学健身。受此影响,健身板、瑜伽垫、哑铃、体感游戏手柄等小型健身配套商品热销。
网课和网络会议
学校和公司发现了“新世界”,原来从变成是这么的简单。而天津人也在大小屏幕之间,找到了平衡。
热爱生活。
全民抗疫期间,打开朋友圈、微博,刷刷短视频,平时的菜鸟都变成了大厨,看着别人色、香、以及隔着屏幕能闻到的味,还不忘来一句,明天我也做。吃完了,家里又俨然变成运动场,能打乒乓球、羽毛球,还能拍篮球、踢足球,能跳绳、能踢毽,大人运动小孩玩,其乐融融。刷完手机追完剧,我们还有时间阅读了。玩了乐了孩子该上网课了,生活真的很美好,疫情结束,这新的生活还要继续,快乐的生活还要继续下去。
疫情如今还没有结束,天津人的新习惯还在增加,我们都希望在春天有个好的开始,那么这些生活习惯不妨保留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