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是孩子开学的第一天,依然是网课。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开学的标准性动作,是下楼做核酸。
对着闺女一通拍,仪式感地发了个开学季的朋友圈。朋友在底下戏谑地留言,“没到过学校,毕业了。”
我苦笑一声,竟无力反驳。
年的上半年,对于天津的家长来说,心情就好像过山车,坐了半年的那种,极限拉扯。
1月上了4天,2月上了4天,3月上了9天,4月上了5天,5月上了8天,6月上了13天。
期末考试都没有考,就仓促地放假了。
好不容易挨过了两个月的暑假,眼看返校通知都发了,又被疫情拦在了校门外。
有人说,眼看神兽要归笼了,真是笑出了鹅叫。我这声鹅叫,就这样硬生生地卡在了嗓子眼儿。
就好像喝带糖衣的药片,还没等咽下去,糖衣化了,咽下去的只剩丝丝苦涩。
02
天津这波疫情,着实有些来势汹汹。
8月24日那天下午,闺蜜问我是不是刚去过环球影城,帮她做做攻略。
晚上10点来钟,当我忙完手头事情给她回复时,闺蜜失落地说,攻略不用做了,她家小区来了很多大白,传说楼里有人探亲回来确诊了。
我当时还不以为然,劝她放平心态。转天一早,新闻上看到了她家小区被封的消息。
闺蜜因为工作原因,和女儿分隔两地。天津上半年的疫情,导致她和女儿很久没见了。原本想借着暑假尾声,带孩子去趟环球影城,弥补弥补,这下又搁浅了。
我羡慕闺蜜省心,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闺蜜羡慕我能天天守在孩子身边,想见就见,想抱就抱。
她怕,等这波疫情平稳了,再见到孩子时,都抱不动了。
工作,不能放弃,孩子还小,还有房贷,退休金也没攒够呢。
孩子,更不可能放弃,孩子的成长,需要物质、需要资源、需要家庭的温暖、需要母爱。
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和无奈。
想站着,站不直;想躺平,又躺不下。责任在肩,身不由己。
03
晚上看到天津这波疫情的披露信息,忍不住给家乡点个赞。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都说天津是个慵懒且没有上进心的城市,是个没有出息的直辖市,但每次疫情,天津的应对,都让我骄傲。
从8月24日至今,短短9天,就已经把4条传播链扒得透彻清晰,虽然此轮疫情波及了14个区51个街镇,但筛查、管控、隔离,井然有序。
当我忍不住嘚瑟,把这个消息分享给北京的朋友时,却收到她的信息,“在外流浪了快两个星期的我,终于能回家了!开心!”
朋友赶上返京的最晚一班火车后,给我讲了她的经历。
两个星期前,她去外地出差,同酒店有确诊,她就被封在了酒店。
等待签约的合同、同行不知所措的年轻同事,家里嗷嗷待开学的三个孩子,一下子让朋友懵了圈。
既来之,着急也无济于事。
她一边着手和客户解释,一边和酒店沟通封控细节,一边安抚同事,一边和同样焦头烂额“一拖三”还要工作的孩子爸想对策。
她说,每天被封在酒店的房间,看着酒店外愈演愈烈的疫情,明明她心里也有忐忑和不安,但面对年轻的同事和期待她回家那三张稚嫩的笑脸,也要强装镇定,即使心里虚得发慌,也要摆出一副运筹帷幄的嘴脸。
今天一听说可以回京,火速买票退房,饭都没吃赶到火车站。
听着她兴奋地口沫横飞,似乎这十来天的波折都不曾有过。
能早点回京隔离,就能早点见到三个孩子,爸爸也能早点投入工作。
毕竟,想想房贷、车贷,以及三个孩子的花销,她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包括这十来天的仿徨无措和身心疲惫。
她如是说。
我想,她此刻应该正倚着高铁车窗的玻璃,呼呼大睡,嘴角还挂着一丝归家的笑意。
04
曼德拉曾说过,
“乐观是一种天赋,悲观是一种能力。如果天总不亮,那就摸黑生活。
但是,我们不能被黑暗击倒,更不能成为黑暗的一部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人到中年,每个人都有必须要扛的担子。
是难逃的责任,更是难舍的爱。
,疫情拉扯也好,经济低迷也罢,
我们终究会挨到雨过天晴,会挨到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