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路1号小洋楼。
天津发布图天津市小洋楼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成果丰硕,目前已有40余家顶级企业入驻办公。其中,阿里巴巴10月23日正式入驻原为英国驻津领事官邸的浙江路1号小洋楼。《天津日报》10月24日报道,“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获悉,10月23日,阿里巴巴正式入驻我市小洋楼。阿里巴巴整合集团战略发展部、支付宝、阿里云、菜鸟、大麦、飞猪等事业部人员入驻浙江路1号小洋楼,实现在津‘一体化’办公。”浙江路1号小洋楼为原英国驻津领事官邸,建筑面积平方米。报道称,“在年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期间,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入驻小洋楼意向书,阿里巴巴集团选定浙江路1号小洋楼,设立阿里巴巴天津中心。”
报道介绍,截至目前,天津已筹集百余幢小洋楼房源,累计对接洽谈企业余家,与阿里巴巴集团、亚投行、联想集团、集团、微医集团等50余家智能科技企业签署落户协议,与华为、中海油等80余家企业进行招商洽谈,“目前已有40余家顶级企业正式入驻小洋楼办公。”
天津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一大批风格各异的建筑文化遗产,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四合院、殿堂、寺院,又有西洋古典、现代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和城市景观。其中,小洋楼是天津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印记。
津云新闻年8月报道称,近年来,天津市充分发挥小洋楼资源优势,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通过小洋楼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和深厚底蕴,精心打造企业家互动平台,不断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擦亮天津历史文化名片。
今年4月6日,天津市政府网站发布的《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天津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天津市小洋楼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领导小组的通知》称,根据工作需要,市政府决定成立天津市小洋楼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领导小组。
根据通知,天津市政府两位副市长孙文魁、金湘军同时担任天津市小洋楼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领导小组组长。天津市小洋楼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委。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洋楼保护利用工作也存在投入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等问题。
今年6月10日,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答复网友提出的“设立天津城市发展市民基金专项开发天津市小洋楼”建议时指出,“风貌整理公司是专业开展小洋楼保护利用工作的国有企业。小洋楼保护利用工作投入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存在社会效益强经济效益不显著,市场化融资难的现实困难。您提出的市民基金建议,为小洋楼保护开发创新提出了新型融资模式,并对基金的模式、原则、目标及后续经营进行了很好的初步设计。下一步,风貌整理公司将与市金融局进一步对接,共同研究该基金的可行性,研究能否成立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独立运营市民基金,在保障市民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为天津小洋楼保护利用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文旅产业升级,提升我市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