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为“天子经由之渡口”的天津,历经个春秋,崛起于渤海之滨,成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70年风雨兼程,70年春风化雨,天津市气象局在中国气象局和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奋发图强,砥砺前行,建设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服务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战略逐步推进,并朝着实现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目标大步迈进。
70年砥砺前行气象事业日新月异
年,天津市气象局正式成立,工作重心逐步转向发展气象事业现代化和提高气象服务经济效益。20世纪80年代后期,气象探测、通信传输、信息资料加工处理、气象服务等能力快速增长;90年代后期,天津气象事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紧紧围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进入21世纪,市气象局确立了“立足天津、面向区域、突出滨海、城乡一体”的事业发展思路,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随着气象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稳步实施,市气象局已基本形成海洋气象、城市气象、流域气象、现代农业气象等特色业务领域,借助天津超算中心“天河一号”,区域数值预报所需的高性能计算能力提升至36万亿次。年,天津市气象局提前一年达到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目标,在非试点省市中名列第一。
70年奋发图强气象现代化建设稳步向前
气象观测预报能力不断提升
70年发展历程中,天津市气象局观测业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建成全国气象部门首座超高专业气象观测铁塔;年,建成我国北方第一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在气象“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有力支撑下,初步建成以地面观测为主、高空观测为辅、特种观测和移动观测并存的观测体系,国家级气象台站全部实现新型自动气象站的升级换代,自主研发无人机机载自动气象探测系统,有效提高了近地面气象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及污染物时空分布观测能力。
近年来,随着数值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市气象局建立了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精细化客观预报技术支撑体系,建成天津TIP-TOP一体化气象业务平台,实现了从传统站点预报向格点预报的转变;建立了三维时空网格客观要素预报及逐时滚动系统,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基于位置的1公里网格高时空分辨率精细化气象预报,0-3天预报可精细到1小时和1公里,4-10天预报可精细到3小时和5公里,雷雨大风、短时暴雨和雷电的预警命中率超过85%;研发了天津市和海河流域延伸期多尺度智能网格预测业务系统,有效提升了全时空尺度气象预报预测的客观化、智能化水平。
年12月11日,天津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部署推动全市气象现代化工作。
公共气象服务助力城市防灾减灾
多年来,市气象局致力于做好重要天气、重大活动、重点领域天气预报和服务。年,台风“安比”影响天津,市气象局第一时间发布暴雨预报预警信息,并持续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服务,为防御城市内涝筑牢了“第一道防线”;建成移动气象保障平台,先后圆满完成夏季达沃斯论坛、东亚运动会、全运会等30余项大型活动气象保障服务;与市环保局签署合作协议,建立无缝隙环境气象预报业务体系,提升环境气象保障能力;作为海河流域气象中心,与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确立联合会商机制,实现雨水情共享,将气象产品接入水文部门洪水预报系统,并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流域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显著提升。
市气象局积极打造广覆盖的公众服务网络,逐步建立起以新技术惠民服务手段为载体、部门协作为支撑、气象科普宣传业务为核心的公众气象服务模式。天津市公众气象服务网、“天津气象”手机APP全年服务受众超百万人次。
在农村,建成套预警高音喇叭,保证了把预警信息送到田间地头;在城区,“天津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