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21日的晚上,距离陶阳去录制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还有1天,而他本人还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
此时的陶阳,怎么也想不到,再过几分钟,他就将面临人生中最刺激的事件——1天内连续两次被抢,在警察局里待了24个小时。
唱戏这件事,对9岁的小陶阳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和日常,他的演出行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天津中国大戏院更是他经常来的地方。
“一轮明月~照窗前”像往常一样,小陶阳的《文昭关》一开口就是满堂彩,拿手曲目《空城计》、《珠连寨》更是一个都不能少。最后,小陶阳还在观众热情的要求下,学了曹操。
陶阳下台之后,有不少岁数不小的“粉丝”们等着和他合照,其中有一位“郭先生”,还想在天津中国大戏院门口留个影。
其实,京剧明星再火,也不会像其他明星一样,一出门被一群人呼啦啦围住。
所以,想要与京剧明星合照,甚至去后台和演员见面,其实都不难,况且陶阳只是个小有名气的孩子。
所以,对于去门口拍照的请求,陶阳和王福忠就都同意了。
这可能是王福忠这辈子做的最后悔的两件事之一了,另一件,就是和他老婆离婚。
陶阳在天津两次被“抢”
花开两枝,各表一头。王福忠的私人故事,我们后面再说。
先说,这位来自天津的普通“票友”兼摄影爱好者“郭先生”。
他即将被命运眷顾,极其惊悚和诡异的一幕在他眼前上演。
“郭先生”其实总听戏,有陶阳的更是场场不落,但是今天带着陶阳一出门儿,呼啦一下就被一群人围住。
“郭先生”愣在原地:现在陶阳这么火了吗?
直到陶阳被这群人抱着跑向一辆面包车,陶阳连踢带踹,用亮堂的嗓门儿喊着“救命”,“郭先生”才醒过味儿来,赶快报了警。
刚散了戏,门口儿还有很多刚出门的粉丝。这些“资深粉丝”说是“京剧票友”也差不多,都是50岁往上的大爷大姨们。
这些个叔叔阿姨们哪见过这阵势啊,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仿佛是一场梦。
天津人都是热心肠,在惊慌失措过后,也没有就走的道理。
于是,有的拦着剧场经理和王福忠想问个究竟,有的打电话报警,有的去追车,有的记录车牌号。
大家嚷嚷的最多的就是:
陶阳被谁抢走了?会不会有危险?这是得罪了谁?赶紧去救人!
在警察来了之后,才把这些老人都劝回家。可喜的是,陶阳已经有了下落,抢人的“团伙”和王福忠,也都一起到了警察局。
虽然具体事情还没有搞清楚,也不能过多透露,但围观群众也都稍微放下了心。
警察只带走了目击证人“郭先生”,其他人一边热烈讨论,一边各自回家,而光天化日之下的这一“抢”,也成为当天天津的最大新闻。
这位“郭先生”在接受了询问以后就回家了,他是受到惊吓最严重的一个,因为如果陶阳出事,那就是在他手里丢的:
“介不就崴泥了嘛!担不起这个责任啊!京剧神童要是毁我手里,到哪也说不清啊!”
这位“票友”每次想起来这段儿经历,都是心有余悸。
到了公安局,警察们这才闹明白,眼前的“京剧神童”根本不叫王陶阳,人家孩子就叫陶阳,是“干爹”王福忠私自给加了王姓。
家长交了学费送孩子到王福忠那里,本来是学本事的。但是没成想本事是不小,可是儿子也快没了,半年来陶阳父母能见到孩子的机会越来越少,也能明显感觉到陶阳对他们的冷淡,无意中从选材海报上看见儿子照片的旁边,被标注了“王陶阳”的姓名,那滋味更是五雷轰顶。
所以,陶阳父母决定,春晚的机会也不要了,抓住机会就想把儿子“抢”回来。
在公安局“拉锯战”的24个小时,非常胶着,双方各说各的理,陶阳还表示不乐意回家,以至于当地派出所完全解决不了,要送往上一级部门。
也正是在去司法所调解的时候,小陶阳毕竟童心未泯,偷偷出门溜达,被门口“蹲守”的亲戚发现,再次被抱上面包车,抢走。
而这次,由于警方知道并不是恶意抢劫,所以就没有追踪,毕竟是亲生父母在抢自己的孩子,那怎么追呢?
此时的王福忠很懊恼,可那又能怎么办呢?
据说,要不是因为王福忠的离婚耽误了过继资格,陶阳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已经口头答应过继的事情。不过,陶阳父母并不承认。
这场闹剧的具体细节和原委,大概只有当事人才能知道了。
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小陶阳的童年过得确实没什么幸福可言。
有个“神童”叫陶阳
年9月26日那天,天空中多多少少有些祥瑞的景象,因为,天才的陶阳出生了。
当时,这个江西的普通农民家庭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孩子会改变他们全家人的命运。
陶阳的父亲陶国平和母亲龙叶凤都在大连打工,在陶阳出生后没几天,陶国平就返回了大连,因为他捡漏的修表小店里,还有几块老主顾的钟表,没有修好。
在陶阳16个月大时,母亲龙叶凤,也返回大连做家政,毕竟看自己的孩子没人给钱。
于是,从此,小陶阳就和姥姥姥爷相依为命,成为了一个“留守儿童”。
小陶阳的童年倒是不愁吃穿,但是却非常孤独。
他觉得同龄的孩子幼稚,而大人又哪会认真和一个孩子聊天呢?
好在,有时候,人也不必非得和身边的人沟通。
陶阳的姥爷平时农闲没事儿的时候,就爱和村里的老人们一起看看“花鼓戏”,自然也会带着小陶阳,反正也不会多收一份钱,而小陶阳却不知不觉的喜欢上了戏里面的人物。
他自己扮成各种人物,自己哄自己玩儿。
陶阳虽然是95后,但是他的童年却更像是70后,没有什么高科技玩具,没有父母带他去游乐场,也没有动漫游戏机,有的只是和姥爷一起用陈旧的DVD反复看一些经典老戏。
有时候,姥爷还会帮着村里的花鼓戏表演小剧团管理一下服装,,陶阳就在简陋的后台乱跑,看着演员化妆,穿行头,然后自己回家也照着样子做,把纸盒子做成盔头,把毛巾做成水袖。
眼看着快上学了,父母来接陶阳去大连。
可是陶阳死活不走,倒不是他有多少好朋友,本来也没人能聊得上来,他是舍不得自己的“宝贝们”和戏,而且村里的老人们都爱听他唱。
到后来,陶阳的父母答应给他买一套真正的行头,他才答应走。
父母也是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孩子喜欢唱京剧。
于是顺水推舟的就联系了大连的戏曲学校,而陶阳的天赋还令学校觉得免去学费。
至此之后,5岁的陶阳就算是正式入了京剧的门。
年,仅仅学了4个月京剧的陶阳,就获得了首届东三省老万杯大赛优秀选手称号。
从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参赛必定拿奖。
也正是此时,“京剧神童”的名头开始叫响,沈阳戏校的王福忠也开始注意到陶阳。
终于,在多次和陶阳父母接触后,年,7岁的陶阳被王福忠带去了沈阳戏校继续学习。
也许是爱才心切,也许是爱财心切。
总之,陶阳走后就很少有机会与父母见面,而他的表演机会逐渐增多,收获了不少粉丝和口碑,也获得了不少钱,而奖金和出场费的归属分配问题,我们自然不得而知。
从年开始,陶阳登台的时候名字被打成“王陶阳”,陶国平在天津的亲戚也拿到了一张印有“王陶阳”的宣传海报,赶紧就通知了陶阳父母。
于是,发现大事不好的陶国平,知道沟通无效,就策划了年1月21日的晚上,天津中国大戏院门口“抢陶阳”事件。
陶阳回到老家之后的陶阳陷入了迷茫,他爱唱戏,可是没有人能懂他,他甚至开始想念和王福忠在一起的日子,虽然没有太多自由,但是毕竟可以唱戏。
遇到郭德纲,成为郭爸的唯一知己
好在,此时德云社的郭德纲在一次节目中看到了陶阳,一见之下就震惊的不行,觉得这哪是个孩子啊,这就是位圣人!
在多次和陶阳本人以及他父母的沟通下,郭德纲认陶阳为义子,德云社负责安排陶阳父母全家在北京的衣食住行和工作。
从此,陶阳才有了真正的快乐,和正常的生活。
可是,大家万万没想到的是,郭德纲的这个行为,为他引来了铺天盖地的骂名,戏迷们喊话让郭德纲把陶阳还给京剧。
他们认为郭德纲这是毁了陶阳前程,而京剧界失去陶阳也是一大损失。
但是这些善良的观众们太天真了。
很多年少时候的“天才”,为什么大了就“泯然众矣”?
如果,陶阳还属于王福忠,会有怎样的未来?
我们可以想象:
不过是商演轮流转,几个拿手选段没完没了的唱,失去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孩子成了摇钱树和砝码。而小小年纪的陶阳如果一再膨胀,不说前期就会心态失衡,如果遇到严重的倒仓,那么就会直接从天堂落向地狱,成了京剧舞台上的兵丁甲,太监乙。
而最重要的是,观众们可能忘记了,当时的陶阳已经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
在经历了王福忠与陶阳亲生父母间的纠纷之后,陶阳的身份很尴尬,一些京剧名家爱惜羽毛,根本不愿意接受陶阳。
不然,陶阳当时同台的名家那么多,怎么没见到一位抛“橄榄枝”的?
本来嘛,好好的谁会去趟这道浑水呢?
所以,不是郭德纲从京剧界“抢”走了陶阳,是当时的京剧界里面根本并没有陶阳。
陶阳在德云社获得了正常的生活,获得了行动与灵魂上的自由和快乐。
虽然,德云社的大哥哥们还是和他聊不到一块儿去,但是毕竟传统的氛围非常舒服,而郭德纲也是真的心疼他。
无论何时何地,郭德纲看陶阳的眼神只有欣赏和怜爱,可以说陶阳是他唯一的知己,至今也是一样。
郭德纲细心地守护者变声倒仓期的陶阳,帮他找到了适合他的京剧师父。
好在,陶阳是个好孩子,他没有辜负郭爸和粉丝们的期待。
如今的陶阳虽然声音不如变声前亮堂,但是更具特色和韵味,已经成为“麒麟剧社”的台柱子。
陶阳也是越长越帅,很多粉丝都说他长成了京剧界的“黄轩”。
喜欢听陶云圣喊郭老师“郭爸”,也喜欢听郭老师喊陶阳“我的儿”。
如今的陶阳守着“麒麟剧社”说:“我希望能一直守着这个舞台,让郭爸爸在想唱戏的时候,扮上就能唱。”
在结尾说一个小插曲:
在农历年底,也就是德云社己丑年封箱庆典上,结尾返场,郭德纲喊陶阳出来与何云伟三人一起唱《未央宫》。
何云伟开始表示唱不了全段的,郭老师说没关系,并分配了唱段。
好唱的流水留给了何云伟,高调门的都是陶阳和郭德纲来完成。
本来挺愉快,可是陶阳在唱完“叫小番”的热身后,何云伟就憋着坏,当然也可以说是为了舞台效果,但是从当时的状况看,很显然并没有彩排过这段。
陶阳刚刚开口唱到精彩之处,何云伟回手就捂住了11岁孩子的嘴,要不是郭老师手疾眼快扶住了陶阳,那个手劲儿肯定要把陶阳弄个跟头。
郭老师用几句话把这段遮过去,手里一直安抚陶阳。
后来陶阳和郭老师一个比一个调门高的完成了演场,没理何云伟。
再后来,年8月何伟退出德云社。
凡事必有前兆啊!
不得不说,《未央宫》的故事太多了,提起来都是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