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10/4 16:51:00
近日,河西区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天塔街西岸书斋与老年读者交流。本报记者张磊通讯员刘晓柯摄天津北方网讯:文明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内可凝聚力量,外可铸就形象。一年来,天津细耕文明沃土,滋养文明风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及两纲要的天津《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协调和指导督促,有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努力为“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创文”之光闪耀津沽大地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涵养和支撑。年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传来喜讯,我市西青区、北辰区、滨海新区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称号,和平区、河西区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区称号。至此,全市5个区获得全国文明城区这块“金字招牌”,有了历史性飞跃。全国文明城市(区),是目前我国城市综合类评比中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含金量高、创建难度大。根据中央文明办部署,全国文明城市(区)三年评选一次,先要取得提名资格,再经过三年努力创建,才能参评。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展现了全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创文”,不是一个“花架子”般的“形象工程”,而是一个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清脏治乱、补绿修路、拆除违建、厕所革命、交通整治……自吹响全域“创文”冲锋号以来,天津市不仅出台了《天津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方案》,还制定了《天津市全域创建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年)》,着力打造全域创建文明城市大格局。各区认真倾听百姓新需求、新期盼,切实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真正把“文明牌”打造成“民心牌”。所有天津人一起,正以文明的名义,奏出强劲乐章。走进天津,目之所及,城乡环境变美了、文明素质提升了、百姓笑容变多了……从城区到村镇,从单位到校园,从家庭到社会,向纵深发展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激发出生机活力,让天津在文明创建的康庄大道上蹄疾步稳、砥砺前行。文明实践遍吹时代新风“怎么才能用手机拍出满意的照片,成为朋友圈里的‘摄影师’呢?”前不久,武清区徐官屯街道组织开展了一场“手机摄影讲座”。这次活动是徐官屯街道自天津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服务平台上线后,实现“基层‘点单’、志愿服务团队‘接单’”模式的第一单。一年来,天津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制定印发《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统筹指导推进滨海新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全国试点区建设。目前,天津建成区一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镇(街)一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个、村(居)一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个,实现5个全国试点区中心、所、站全覆盖,其他11个区也结合实际开展了文明实践活动。同时,建立九大资源服务中心,组建支志愿服务队伍、推出个志愿服务项目,上线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服务平台,形成市级志愿服务项目“供给菜单”,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送基层活动。连日来,全市上下送宣讲、送温暖、送健康、送技术……志愿服务形成了从“独唱”到“合唱”的共建新格局。精彩成绩彰显文明力量伟大时代呼唤崇高精神,伟大事业需要文明滋养。一年来,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摆在我们面前:──宣传贯彻法规践行文明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主题宣传活动。深入村镇和社区走访调研推动,挖掘贯彻落实《条例》的好经验好做法及先进典型。在清明节、中元节前后,推动文明祭扫,倡导文明丧俗;组织文明交通进高校等活动,培育文明出行习惯;开展“文明条例记心间文明实践伴我行”短视频征集活动,吸引市民群众踊跃参与。举办《民法典与文明行为条例》讲座,有效促进法律法规更好融入群众生活。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文明实践,推动革除餐桌上的陋习,培育文明健康的用餐习惯,形成简约适度、绿色环保、健康文明的饮食方式。──践行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人。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清明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坚定信念、树立梦想,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去年,1人被评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12人被评为天津市“新时代好少年”。──深入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制定《天津市关于进一步推进诚信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持续挖掘诚信典型,探索“信易游”等应用场景,推动全市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不断提高。举办“信用天津高端论坛”,开展“诚信经营示范店”主题活动,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切实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联合惩戒力度。──常态化开展关爱礼遇帮扶道德模范活动。通过组织走访慰问、困难帮扶、礼遇普惠等方式,推动形成崇尚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以凡人善举温暖整座城市。站上新起点,扬帆新征程。如今,天津各界正齐心协力将城市的“软实力”,打造成发展的“硬支撑”。(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