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从秋季学期起,我区40多万高一新生将使用新教材。秋季学期教高一年级的2.2万名教师,在开学前也将完成新教材培训。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哪些不同,应该如何更好地使用新教材?除了语文、历史、思想政治3门学科统一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外,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6门学科,广西都有两个版本,其中广西绝大部分地区都使用人教版教材。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各学科的教材编辑或学科教研员,请他们谈一谈人教版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的不同之处,同时对高一年级教师给出任教指导,对高一学生提出学习建议。
语文两本书要全读更注重综合实践
新版语文国家统编教材封面。
新添“整本书阅读”单元,学生须阅读《乡土中国》和《红楼梦》;打造实践性课程和活动课程……语文国家统编教材相对于旧教材,变化很大。广西教育研究院语文教研员彭春华详细介绍了新教材的变化,建议学校应加强老师集体备课,学生应加强深阅读,在综合实践中学习语文。
《乡土中国》和《红楼梦》要整书阅读
据介绍,语文旧教材主要按照文体来组合单元,过去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是诗歌,该单元所有篇目都是现代诗。而新教材采用双线组元,一条线是人文主题,另一条线是以任务群学习来组元,每单元入选篇目的体裁多样。因此翻开新课本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就会发现,入选的7篇课文都是关于青春情怀的内容,但文体并不统一,第1和第2课共5篇课文是诗歌,第3课的2篇课文是青春情怀的小说。该单元的学习任务有4项,第3项要求学生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写一则文学简评;第4项是让学生写一首抒写青春岁月的诗歌,并要求全班合作编辑一本诗集。
多篇成课,也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据悉,旧教材很少多篇成课,就是有也主要体现在古诗文中,一篇课文有两首或者三首古诗词;新教材除了古诗词多篇成课,小说、散文、新闻等也常常多篇集纳在一课中,形成群文集合的样式。例如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共有三篇新闻稿。这种编辑模式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梳理和比较中开展深度学习。
另一个突出变化是,新教材要求学生阅读整本书,体现了对深阅读的重视,引导学生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高中阶段有两本书是必读的:一本是学术类著作,即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另一本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这两本书各自独立作为一个单元,这意味着学生学到该单元时,每本书要用9节课左右的时间来研习。
新教材更注重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
“新教材更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打造了实践性课程和活动课程。”彭春华以新教材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举例,“这个单元没有课文,只有学习活动,题目叫做‘家乡文化生活’”。据悉,该单元包括三个内容: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届时,将由老师组织学生通过采访、考察、查阅文献及撰写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调查研究。新教材还增加了很多综合活动,更加注重打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彭春华介绍,新课程标准里对语文课程有一个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旧教材在实践性上落实不够,在综合性方面,也存在读与写融合不够的问题。在新教材里,除了增加学习活动、实践过程等单元,更多的实践是通过18个学习任务来落实。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跟生活联系紧密的任务,如前面提到的全班编辑一本诗集,或者是做一个戏剧节海报宣传等,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应集体备课学生应加强深阅读
“新教材给语文老师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彭春华建议,老师要更新理念,不能一味固守旧有经验来教学。语文新教材涉及到不少新内容,上好新教材单靠一位老师不现实,学校应加强集体备课,最好在学科组进行分工,集中团队的力量来进行教学研究,做好一些课程资源的开发。
老师们要特别注重语文实践性的落实。传统的教材都是老师教学生听,新教材增加了很多实践性活动,这就要求老师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要设计更多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新教材对语文老师也提出了新要求。语文老师除了有较好的文学素养、语言学素养,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基础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例如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中,要求教师具备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获取信息,加强表达交流的能力。相应地,教师也要具备指导学生制作短视频,制作宣传海报等能力。
对学生来说,不能靠刷题来提高语文素养。应加强阅读,特别是加强深阅读,在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加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提高理性思维水平。此外,学生应积极地投入到实践课程之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数学突出四条主线强调解决实际问题
新版高一数学第二册封面。
“数学最大的变化是,选修不再分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了。”天津市教科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数学教研员沈婕介绍,人教A版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作为新课程理念的呈现载体,在结构及内容方面,按照课标的要求做了调整。突出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将它们贯穿于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
据介绍,新教材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其中选修课程不作为高考内容,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此次数学新教材删减了一些内容,调整了内容的顺序,更注重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使得整体结构和内容更趋合理。例如,新教材删除了算法初步的内容,立体几何里的三视图、概率里的几何概型等也一并删除。此外,还有一些内容做了调整,如数学归纳法不再作为高考考试要求。当然,数学新教材里也新增了一些内容,如概率统计里边新增了有限样本空间,还有百分位数,复数增加了三角表示式等。
沈婕认为,新教材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新教材通常会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更多源于实际生活的案例。这些案例文字量比较大,需要学生通过读题,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例如,在讲到函数的表示法时,新教材中有一道关于纳税的问题,要求画出缴纳个税税额的函数图,并且根据全年所得收入,计算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可见该题完全源自日常生活。
另一个显著变化是,新教材增加了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活动。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活动在旧教材里虽然有,但体现不明显。新教材分别设置了两个数学建模活动和数学探究活动,作为独立的课程内容,更加强调数学跟生活的联系,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师生们过去常常有这种感觉,书上的内容都会了,但遇到考试就犯难。沈婕表示,旧教材中的习题、复习参考题相对比较贴近基础知识,和高考有一些差距。新教材对课后习题进行了分层。据悉,新教材的习题和复习参考题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难度逐层递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多的选择性。
沈婕表示,老师要用好数学新教材,应深入理解教材的内涵、编者的意图。学校应该加强学科组的建设,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可以从新教材的每一章中选出一些比较典型的课,共同打磨,拿出范本。老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到底应该怎么上。
对于学生来说,高中数学抽象性强,学生在进入高中前应该查漏补缺,把初中比较薄弱的基础知识补上。此外,学生应该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尽量当堂弄懂上课内容,平时多深入思考,有问题及时解决。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研究高中数学知识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完每章节内容后,学生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注意做好知识和方法的梳理,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不断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
英语内容与时俱进强调学科核心素养
新版英语教材封面。
人教社英语编辑室主任陆锡钦介绍,新的英语教材最大的变化是要求学生核心素养要有提升。老教材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上,而新教材遵循新版课程标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除了语言能力之外,还强调对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在词汇量的要求上,并没有明显的变化。”陆锡钦说,但新教材重新划分和确定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模块的单元主题和顺序。同时,新教材提供了初中高中衔接单元,对基本句型、语音拼读规则、语法知识等进行了复习,帮助学生完成过渡。在设计单元框架时,增加了一些新的板块,如主题页、语音板块、视频板块和拓展性阅读等。
另外,老教材已用了十多年,从时代性上来说,当年所选的部分内容显得过时。新教材与时俱进,一方面反映当代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融入教材之中;另一方面,通过展示多姿多彩的中外优秀文化、增加经典文学语篇等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提升学生跨文化理解和沟通能力。
比如在必修第三册第四单元,原教材课文主要介绍了生命的起源、虚拟的登月故事和黑洞理论。修订版教材则介绍了月球探险的历史过程以及火星探险的尝试等,着重介绍了当代中国在航天科技和太空探索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神舟五号、杨利伟开始,一直到后来的神舟十一号、天宫二号、玉兔登月、贵州天眼、量子卫星等,均有涉及。
陆锡钦认为,使用新教材,老师和学生都需要加强文本解读的能力。过去教学在词汇和语法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