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新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烟台这样
TUhjnbcbe - 2024/6/19 4:20:00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大小新闻1月28日讯(YMG全媒体记者)今日,烟台市发布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年重点工作任务,今年重点干什么,干到什么样,责任单位是谁等都给予了明确,条条是干货,做法实打实。

年12月底,市委、市政府印发了《烟台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年)》,为烟台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描绘了新蓝图。三年行动计划是个总的规划,按照省委、市委要求,把规划变成现实需要一年发布一个重点任务清单,推动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落实。

年重点工作任务如下:

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完善实验室体系。积极承担山东省实验室项目,在新兴和交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支持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烟台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建设,新建市级以上实验室10家以上。

2.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在全市重点产业领域布局建设一批专业类技术创新中心,新建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家左右。

3.培育新型研发机构。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新认定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10家左右。

4.强化原创性引领性基础研究。全面梳理产业发展源头创新需求,健全优化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支持体系,促进新兴交叉学科融合发展,组织实施市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项左右。

5.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组织实施20项以上重大技术攻关项目,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6.强化科技型企业培育。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家左右,推动一批科技型企业成长为科技领军企业。

7.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推动大型企业科技设施、科研数据、技术验证环境与中小企业共享共用,支持50家左右科技型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8.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烟台市(国际)技术市场,推动区域分市场建设,健全完善市场交易体系,提升技术要素配置效率。加快打造高水平技术经纪人队伍,为技术要素市场化提供人才支撑。

9.建设“两区两岛”人才集聚节点。出台社会力量引才、企业引才育才、“人才飞地”等新一轮人才政策和新时代“双百计划”人才工程实施意见,培育各领域领军人才名以上。培育5家左右人才意识强、人才制度完备、人才聚集度高、创新引领作用显著的“人才强企”。

10.实施青年人才集聚专项行动。以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为目标,加快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年内吸引集聚高校毕业生青年人才6万人以上。

11.实施海外英才汇聚计划。年内引进海外留学人员人以上。

12.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出台“科技体制改革方案”,构建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评价内容,营造符合科技人才发展规律的人才评价环境。

二、纵深推进动能转换

13.推动“两高”行业能效水平提升。按照“成熟一批实施一批,重点行业加快推进”原则,分类分批推进11个“两高”行业能效升级,推动低效落后产能稳妥有序退出。完成38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验收。

14.推进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10台(条)水泥熟料生产线、32台磨机超低排放改造。

15.持续推进高水平技改。滚动推进千企技改工程,抓好个投资过亿元重点技改投资项目,加快全球最大的风电安装船、火箭发射船/平台等项目建设,培育20家以上智能制造工厂、数字车间。引导企业用好用足各级技术改造扶持政策,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在实施技改过程中的投资成本。

16.加快推进产业链升级。更高水平推进16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高标准培育1-2个特色产业集群。实施链主企业领航工程,打造形成若干条特色明显、链条完整且具有较强韧性的标志性产业链条。

17.培育壮大“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协作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优势,争取2个左右产业集群纳入省雁阵形集群库。

18.着力培育大数据产业。加快胶东经济圈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园建设,打造烟台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全国一体化工业大数据中心(试点)——胶东经济圈区域分中心建设,争创1家省级行业中心、6家边缘中心,赋能40家以上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参与“百城牵手万项”行动,举办2场左右数字经济项目推介活动,推动1个以上数字经济项目落地。

19.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工建设上汽通用东岳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包项目,推动上汽通用东岳凯迪拉克新车型项目年内投产。加快福山国家检测中心新能源智能汽车研发认证基地、福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设,抓好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主体工程及国家智能商用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莱阳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园、山东汽车新能源实验中心及二期扩建等重点项目。围绕潍柴商用车,加强与山东重工、国机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招引“三电”核心汽车零部件企业落户。

20.深化数字赋能应用。建设移动5G大数据中心,开展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应用推广,年内新建5G基站个以上,新增企业节点50个、标识注册量万个,基站数量、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流量规模保持全省第一梯队。持续推动企业上云、设备上云,力争培育3个设备上云优秀服务商、5个设备上云标杆示范企业。创建虚拟现实公共应用体验中心,培育27个智能传感、虚拟现实应用示范场景。

21.加快化工园区建设。落实“十有两禁”要求,完善化工园区建设,健全边界封闭系统。启动龙口高端低碳绿色新材料产业园、万华蓬莱新材料低碳产业园建设,确保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中交。开工建设莱阳化工产业园中节能万润、国药集团等项目,确保山东裕龙石化产业园在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前完成认定工作。

22.加快推动软件“三名”建设。争取1家企业入围全国软件企业百强,培育认定3家以上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培育推广10个以上首版次软件名品,全市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

23.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制定出台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方案,年内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以上,培育瞪羚、独角兽企业30家以上。

24.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新增省级公共实训基地2家。对全市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全年培训人次以上。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山东制造·网行天下”等展会推介和经贸交流活动,组织好小微企业创新服务券申领工作,推进更多企业享受政策红利。

25.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开展现代服务业百企做大做强培育工作,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80户以上,规上服务业企业营收突破亿元,现代服务业占比达到45%左右。

26.提升工业设计能力。梯度培育企业工业设计中心,支持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橙色云等公共平台建设,高标准推进工业设计小镇、世界设计公园等项目建设,争取举办工业设计大会。

27.推进现代物流发展。抓好黄渤海国际陆港、胶东智慧物流港、胶东综合物流产业园3个园区和24个物资中转接驳站项目建设,加快全国性多式联运中心建设,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开展城乡高效配送行动,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

28.加快金融服务创新。启动实施“加快构建金融创新服务体系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高质量建设烟台基金管理中心,探索制定金融支持蓝绿融合发展“烟台标准”,年内形成不少于3个典型金融服务创新案例。

29.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按照“筛选一批、储备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思路推动企业上市,年内新增上市及过会公司8家左右。

三、坚定不移扩大内需

30.抓好重点项目推进。加快实施总投资2.15万亿元的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9亿元。抓好总投资1.2万亿元的个建设类项目建设,推动早投产、早见效。

31.持续激发城乡消费活力。举办惠享烟台消费年、家电消费节等促消费活动50场以上,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推进二手车交易登记跨省通办,加快培育直播电商基地和特色产品供应链基地,推动网络零售额增速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32.不断开拓社会消费市场。鼓励支持有条件区市打造特色街区,积极培育首店、首发经济发展,引进一批品牌首店落户烟台。加强乡镇商贸中心和县级物流配送中心等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商贸中心覆盖率达到90%以上。持续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改造提升35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33.建设便捷高效轨道交通网。加快潍烟高铁、城市轨道交通下穿大季家站预埋工程建设,建成莱荣高铁。争取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烟台南站市政交通预留、烟台南站及动车所、烟台港莱州港区疏港铁路等工程项目实施。

34.建设四通八达公路网。加快推进荣乌高速烟台枢纽至蓬莱枢纽段、荣乌高速威海至烟海高速段改扩建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栖霞至莱州高速公路项目。推动G丹东线海阳乳山界至大辛家西段、G威汕线牟平文登界至牟平刘家夼段、G威汕线招远梧桐夼至金岭镇段、G烟沪线莱阳化工园区段、S三城线莱州绕城段等普通国省道改建工程开工建设。

35.推进港口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蓬莱东港区扩建、西港区30万吨原油码头二期、龙口南山LNG接收站一期码头、烟台港龙口港区南作业区航道、烟台港龙口港区南作业区6#-7#液体化工油品泊位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烟台港西港区LNG接收站码头、烟台港蓬莱东港区2×0吨级通用泊位、烟台港龙口港区南作业区1#-3#通用泊位、万华蓬莱栾家口港区配套码头、栾家口港区万华码头防波堤、烟台港龙口港区南作业区10#-11#液体化工油品泊位、烟台港西港区#-#泊位等工程。

36.加快推进机场建设。完成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加快蓬莱、栖霞通用机场建设。

37.加快推进枢纽建设。加快推进道恩临港国际物流中心、龙口港物流服务中心、潍烟高铁福山南客运枢纽及配套、莱荣高铁海阳客运枢纽及配套等枢纽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潍烟高铁莱州客运枢纽及配套、莱荣高铁莱阳南客运枢纽及配套、潍烟高铁招远客运枢纽及配套、潍烟高铁大季家(烟台西)客运枢纽及配套等客运枢纽工程。

38.加强水源和连通工程建设。完成老岚水库建设,年底前具备蓄水条件;启动建设海阳市留格河地下水库、开发区山吴家小型水库,年新增供水能力万立方米。实施牟平区高陵水库调水、招远市城乡供水水源连通、莱州市庙埠河水库向临疃河水库调水、胶东调水干线新增蓬莱分水口等连通工程,新增水资源调配能力3万立方米/年。

39.加强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开展莱州市留驾中型水库及牟平、莱阳等区市5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招远市勾山水库清淤、龙口市黄水河拦河坝改建等工程,及时消除水库水闸安全隐患。

40.持续推进节水载体建设。在全市工业企业、公共机构等领域创建一批节水型单位,节水型高校创建率达到50%。全市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在11.42亿立方米以内,非常规水利用量达到0万立方米以上。

41.加强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农村供水保障三年专项行动,对福山、牟平、蓬莱、海阳、莱阳、龙口、招远、莱州等8个区市、个村庄进行单村供水改造,纳入规模化供水,增加日供水能力4万吨。

42.加强河道综合治理。以王河、界河等为重点,打造集“防洪、生态、景观”于一体的县域母亲河。治理河道总长公里,新增Ⅱ级堤防12公里,新增Ⅳ级堤防公里,堤防达标率提高到68.2%。

43.加强水利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水利数字化平台,年内实施烟台市智慧水利综合管理平台、栖霞市智慧水利体系建设。

44.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争取华能上海电气半岛北、三峡半岛北等项目建成并网发电,推动中广核招远首批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建成并网发电,争取莱州光储一体化项目纳入国家新增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年内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万千瓦以上。

45.加快煤电机组更新改造。加快中兴蓬莱电力、华电龙口四期第一台机组等“十三五”结转的大型煤电机组建设,华电龙口四期第二台机组开工建设、国家能源2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热电联产工程争取列入省煤电建设指标并开工建设。确保电力、热力接续替代的前提下,加快30万千瓦以下低效煤电机组关停并转。

46.分类推进燃气机组建设。加快推动华能烟台福山重型燃气机组示范项目,万华烟台工业园、华电莱州2×80兆瓦等分布式燃气机组项目建设,年内在建燃气机组规模达到万千瓦以上。

47.加快新能源消纳能力建设。争取一批抽水蓄能站址纳入省建设实施方案、列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滚动调整名单。

48.提升油气输送储备能力。加快推进国家管网南山LNG、中石化龙口LNG、中交能源西港区LNG等接收站建设,年内实现国家管网南山LNG4个储罐、中石化龙口LNG2个储罐试运行。推动西港区至龙口裕龙岛原油管道建成投产,国家管网龙口储气工程和中石化龙口储气工程开工建设。

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49.扎实开展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完成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和烟台化工产业园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争取烟台化工产业园和招远市黄金行业整体清洁生产审核纳入国家级试点。支持莱山区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推动源鑫洁环保设备制造产业园、天津大学烟台精馏工程产业园等项目年底前竣工投产。

50.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智能低碳城市建设,培育一批智能低碳城市典型案例及应用示范场景建设。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城区建成3处年可处置建筑垃圾万吨以上的资源化利用产业基地。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11.2万户,推进万华工业生产余废热供暖利用、新增清洁供暖面积0万平方米以上。

51.完善生态环保信用监管机制。开展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实时公开评价结果,鼓励实施守信激励。推动企业依法披露环境信息。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信用监管体系,加强登记、交易、结算、核查等环节信用监管。发挥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作用,有效约束碳排放单位弄虚作假、中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

52.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年内新增绿色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以上,推动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新建民用建筑绿色建筑占比达到%、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45%以上。

53.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编制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一谷一区一岛一港”示范建设,办好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论坛、全球智慧能源高峰论坛。

54.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落实落细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管控边界,优化区域和城乡功能布局、用地结构和要素配置,稳步推进市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

55.推进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组织开展火电、造纸、印染、污水处理厂等重点行业生态环境统计与排污许可管理试点和排污许可数据资源、排污许可执行报告自动审核等国家级试点工作,完成排污许可前瞻性研究。

56.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碳汇调查评价。适时开展碳汇本底调查、碳储量评估和潜力分析,构建自然生态系统碳汇“资源调查、储量评估、潜力评价、技术标准”四大体系。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推动全市重点区域实现常态化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

57.加强水环境污染防治。争取各区市城市建成区全部完成整县(市、区)制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实现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推动40%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城市再生水利用量每年增加万吨,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

58.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平方公里,因地制宜建设省级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2条以上,打造“小流域+”生态治理新模式。

59.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推动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争取国家区域核与辐射应急监测物资储备库落户海阳市。

60.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新完成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累计治理率达到33%左右。对已完成整治的农村黑臭水体加强动态监管,巩固提升治理效果,严防返黑返臭。

61.创建国家级、省级美丽海湾。推动黄渤海新区套子湾(八角湾)、长岛综试区庙岛群岛海域创建国家级、省级美丽海湾。

62.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确保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63.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指导督促龙口市北河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和海阳市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加快推进,确保达到生态环境部和省生态环境厅进度要求。

64.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昆嵛山、长岛等重点区域生态建设,创建长岛国家公园,构建沿海岸带生态廊道和鲁东低山丘陵等生态屏障,确保全市自然保护地总面积不低于40万公顷。

五、推进海洋强市建设

65.深化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密切与山东港口集团合作,加快芝罘湾港区“退港还城”,发展绿色港口,打造中国北方邮轮始发港,推动港口向综合服务港和国际贸易港转型。探索谋划一批冷能综合利用高质量项目,建设北方清洁能源分拨交易中心。大力发展港航服务业,加快建设山东港口国际交流中心、芝罘湾供应链服务中心,争创国家油气、天然气、矿石类大宗商品交易基地,打造化工新材料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扩大欧亚班列发行数量,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4.5亿吨,推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66.实施海洋工程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建造新一代风电安装船,开建“海上粮仓1号”,投用海上卫星发射工程船,打造中国海工装备名城。组建中集海洋科技集团北方总部、海洋工程集团、海洋工程专家智库,打造海洋工程集成服务基地。

67.提升海洋创新能力。布局黄石湾海洋经济区,支持组建山东海工装备和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加快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建设,推动哈工程烟台研究院设立试验基地。

68.实施深远海养殖示范工程。引导鼓励海洋牧场向深远海发展,开展深远海养殖试点,加快落实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项目三年行动方案,新开工深远海养殖网箱5座以上,争创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2处以上。

69.加强渔业资源养护。举办第五届中国·烟台海洋放鱼节,开展中韩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力争全年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0亿单位以上。

70.提高水产种业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八角湾蓝色种业研究院和以海参为主导产业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中国水产苗种北方繁育基地。

71.加快海水淡化项目建设。抓好龙口裕龙岛、万华化学(蓬莱)等大型海水淡化项目实施,鼓励沿海电力、石化、冶金等行业采用海水冷却技术,扩大海水直接利用规模。全市海水淡化日产规模突破10万吨,海水直接利用量达到80亿吨。

72.强化项目用海要素保障。优化用海项目审批流程,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海需求,建立用海审批“高速公路”,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务。加快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有序推进个“已批未填类”项目的分类处置和个“未批已填类”项目的备案工作。支持烟台港西港区项目用海申请。

73.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编制完成烟台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加快推进在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修复海草床、海藻场5公顷,整治修复岸线2.2千米,修复海岛5个。强化新增占用自然岸线项目的审查和监管,确保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全省自然岸线管控目标。加强互花米草治理,遏制蔓延趋势。

六、深化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74.推动中心城区核心区建设。规划平方公里高质量发展核心区,市级领导挂帅、市区两级联动,启动夹河生态区、幸福新城片区、滨海魅力带等片区建设。

75.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编制《烟台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烟台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筛选谋划6大类市级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建设区级示范片区。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支持海绵城市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总投资亿元的项城建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亿元。重点实施环海路以西、勤河片区、红釜台—经伦街等片区、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规划开展农贸市场、低效厂房、密集小区搬迁疏解工作。

76.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设“1+16+N”两级联动的城市大脑,建成市级智慧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动40%的城市社区建成基础型智慧社区。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在中心城区新投入3万套智能交通感知与执法设备,实现对个主要交通路口的数字孪生和信号智能优化。

77.深度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制定年度工作要点,进一步健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机制,有序推进省级黄河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跨区域交流合作等黄河各项工作任务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对王河、小沽河、界河、清水河等26项中小河流进行治理,完成治理河长公里,实施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构建“两干五库七脉支撑、三区五源五水统筹”的现代水网体系,实施62项水利工程,年度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推进生态小流域工程建设,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万平方公里。开展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入海河流总氮等污染控制,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整治。深化与沿黄流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合作,组织实施沿黄河流域科技创新发展计划5项,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78.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快潍烟高铁、大莱龙铁路、莱荣高铁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做大“半岛科创联盟”协作平台,打造胶东经济圈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园、胶东智慧物流港、胶东综合物流产业园。实施道路交通、就业社保、教育文化、政务服务、医疗服务、权益保护等同城便捷生活行动,加快重点领域联动突破。

79.高标准建设黄渤海新区。高质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主导产业集聚度、生产总值等各项指标任务,确保在省级新区中名列第一。持续推进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具有前瞻性、引擎性、高成长性项目和企业,引进央企国企和四类强项目40个以上,落地总部项目20个以上,投资过50亿元重量级、引领型龙头项目3个以上。谋划打造国家级专精特新产业园示范区、氢能冷能利用示范区、“8K+元宇宙”游艺创新城区和中国磁性材料之都。全力推动总投资亿元的个以上产业项目开复工,新开工项目、竣工项目均达到40个以上。支持完善重大基础设施,持续推动蓬莱国际机场二期等主干线、交通节点、内部路网建设,推动交通一体化发展,构建高效的基础设施保障体系。

80.统筹推进“双莱”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编制完成先行区概念规划、产业规划和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形成“实施方案+概念规划+专项规划”三级规划体系。推进G、G改线和荆山路与莱西北京路贯通、丹崖路与莱西梅山路连接等重点工程,形成“建成一批、开工一批、规划一批、储备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格局。出台《莱阳至莱西客运线路公交化升级改造方案》,强化高铁站、汽车客运站等主要交通枢纽站场间公交衔接,构筑“半小时”公共交通服务圈。强化莱阳鲁花、龙大,莱西万福、九联等龙头企业引领,推动莱阳食品工业园和莱西沽河食品产业集聚区资源整合。围绕聚氨酯产业、电子化学品、高端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打造“双莱”绿色化工园区。以胶东智慧物流港为核心,打造绿色食品加工、高端化工等六大特色物流产业集群,建设集快递速运、冷链、城乡共配、仓储等八大板块于一体的全国性物流枢纽。

81.全力推动长岛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项重要工作事项落地见效。依托长岛海洋碳汇研发实验基地、黄渤海蓝碳监测评估和研究中心(长岛基地),探索开展以扇贝、牡蛎、海带养殖为主的渔业碳汇。实施50辆燃油车清洁能源替代,争创国家“和美海岛”,举办海洋生态文明(长岛)论坛。统筹实施山水林海城全域保护修复,加快推进岸线整治修复、破损山体治理、岛屿绿化美化、垃圾污水处理等工程,不断提高长岛生态质量。

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82.强化粮食稳产保供。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增强科学防灾减灾能力等稳粮增粮政策措施,带动全市粮食生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粮食产量稳定在万吨以上。

83.深入推进种业攻坚工程。加强育种联合攻关团队和现代化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的创建,培育创建烟台种业创新联盟,支持鼓励审定或登记新品种10个,巩固烟台种业发展优势。

84.深化果业高质量发展。支持现代“大果园”建设,新改建亩以上的“大果园”给予补贴,应用轻简化栽培新技术、新模式;重点鼓励栽培“免套袋”示范园建设,对新发展亩以上的盛果期“免套袋”示范基地给予补贴;举办中国·山东国际苹果节、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组织果品龙头企业参加中国农交会等国内外大型会展活动,开展烟台特色果业全品类全媒体、自媒体宣传。

85.巩固提升白羽肉鸡产业优势地位。支持益生股份、民和股份、仙坛股份、春雪食品等肉鸡龙头企业发展,继续扩大祖代、父母代肉种鸡养殖规模,不断提升烟台肉鸡良种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大力推广立体化、智能化、数字化养殖模式,进一步提升肉鸡养殖效率效益。年内出栏商品肉鸡3亿只。

86.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有序开展预制菜产业发展产业研究、项目推进、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平台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宣传推介等7项工作,集中推进总投资约65.36亿元的20个重点项目,推动预制菜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落实落地,年内产值达到亿元。

87.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上级部署稳妥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做好试点地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监督。拓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提升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集体股权质押贷款业务量。开展农村土地承包调解仲裁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成立市级调解仲裁委员会,探索开展跨区域调解仲裁。

88.强化耕地保护。落实耕地保护监督,认真做好土地卫片执法发现问题核实、整改,坚决遏制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依法依规、分类处置存量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

89.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巩固拓展第一批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和样板村建设成果,集中连片打造13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创建个样板村,4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90.做好以工代赈工作推广。聚焦农业农村生产生活、交通、水利、文化旅游和林业草原等五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谋划和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项目,组织动员农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提高项目资金中劳务报酬发放比例。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和以工代训。

八、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91.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标准化城市建设,推动“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任务落实落地,建设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面。开展新一轮市区城镇基准地价更新工作,保障市区城镇基准地价现势性,鼓励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92.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机制省级试点工作。在长岛、蓬莱、栖霞、昆嵛山、福山先行试点,探索开展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生态产品市场化经营开发、生态资源权益指标交易、健全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创新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工作,推动调节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突破,物质类和文化类实现新提升,价值实现基本制度初步形成,形成山海特色的价值实现烟台模式。

93.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化“无证明城市”建设,可用证照数达到类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办”“减证办”达到项以上。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高频事项全面网上运行。优化“爱山东·烟台分厅”APP功能,全面对接省“居民码”“企业码”实现“一码亮证”,推动政务服务实施机构统一使用“爱山东”提供政务服务。

94.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实现“山东通”移动端全覆盖,促进各类数字化业务流转时长压减30%以上。推动各部门进一步精简办公事项50项以上,推出一批“一件事”一链协同应用。加快将协同办公平台共性应用延伸至社区和村居两委,打通基层办公“最后一公里”。

95.提升使用外资质量。积极参加全省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儒商大会,办好国际葡萄酒博览会、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等重点会展大会,争取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招引实施一批支撑增量扩张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壮大提升一批具有烟台特色优势、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产业品牌,打造国内领先的产业链群高地。

96.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境外投资企业带动“一带一路”的技术、品牌和资金回归发展,年内培育3家以上有一定实力的本土跨国公司,加快建设海外并购回归产业园。高质量建设中匈宝思德境外经贸合作区,推动南山印尼工业园争创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

97.落实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升级版。贯彻落实省自贸试验区升级版创新任务,围绕重点产业开展创新实践,推出创新成果30项以上。

98.强化与重点国别地区经贸合作。高质量推动中韩、中日产业园建设,做活做优中韩、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中小企业基地、蓝色药谷等特色载体,围绕大健康、新材料、新业态等产业领域,推动项目招引取得新突破。

99.提升开发区承载功能。围绕主导和特色产业,推动开发区培强“一号产业”,加快形成产业集群集聚。聚焦对外开放,推动开发区强化“双招双引”,实现引资和引智双提升。发挥综合保税区政策功能优势,培育壮大跨境电商、保税维修、保税研发等新业态。

.加快全球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建设。调整完善芝罘湾港区、西港区“两区块”功能,做大做强各大宗商品业务单元,力争各品类混配达到1万吨。

.提升跨境电商发展质效。用好12个省级跨境电商主体,鼓励0家以上企业上线营销,支持特色农产品、纺织服装、机电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通过线上渠道拓展海外市场。

.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积极参加进博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山东与世界强连线等国家及省级经贸活动,举办烟台国际经贸合作恳谈会、烟台—跨国公司高层对话会等招商推介活动,鼓励跨国公司在烟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争取制造业企业增资扩股20家以上,实现全市实际使用外资量稳质升。

九、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强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建设,新创建市级文明村镇个、市级文明单位个、市级文明校园60所。

.持续深化文明培育。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全民国防教育,实施军校共建,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改进创新典型选树管理,评选市级道德模范80名、烟台好人名。

.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提档升级,打造群众最爱去的宣传文化阵地和志愿服务综合体。建立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制定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若干措施。打造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五为”志愿服务品牌。

.叫响胶东文化特色城市品牌。加强烟台红色文化,海洋文化,胶东文化研究、展示和传承,梳理烟台城市文脉,编纂推出烟台文化丛书和文化研究成果。高水平办好《胶东文学》,打造靓丽的文化名片。开展首批“烟台文化标识”评选活动,提升“烟台文化标识”影响力。

.实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抓好张颜山旧宅上下院修缮工程、栾调甫旧居修缮保护项目等市级及以上文物修缮项目。深化与北大交流合作,高标准建设好长岛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搭建非遗数据管理平台,开设非遗文创运营中心,提升非遗传承保护产业化创新化水平。举办非遗文化生活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校园等主题活动场次以上,力争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达到50家。

.推动“山东手造”烟台特色产业发展。高标准规划“3+1”手造产业板块,建设“山东手造”烟台综合展示体验中心,推动手造产业进高速服务区、进景区、进校园、进商超、进酒店,打造国内知名的手造领军品牌3个以上,形成在全省具有重要影响的“山东手造”烟台特色产业集群。

.实施“烟台文艺高峰计划”。推进《戚继光》《审判日》等十部剧目创排提升。年内评选推出30件繁荣舞台艺术“双演”工程优秀剧(节)目。瞄准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国家级展览项目,组织创作优秀美术作品30件以上,力争20件优秀作品入选省级以上展览(扶持项目)。强化文学、书法、摄影等各文艺门类的精品创作,力争30件优秀文艺作品入选省级及以上展览。新创作拍摄影视剧2部。

.推动胶东红色文化片区建设。启动实施“对标共建”活动,组织开展革命文物修缮计划编制及评审,抓好5处市级及以上革命文物保护工程修缮。

.推动实施文旅重大项目。聚力突破芝罘仙境、海上世界欢乐海岸和欢乐谷、崆峒胜境、蓬莱区丘山谷等十大旗舰项目。在建文旅项目年度完成投资突破亿元。

.推进文旅产业招商。优选包装烟台国际葡萄酒城、长岛休闲度假区等63个招商项目,常态化举办高规格文旅产业链招商大会,年内力争完成新签约1亿元以上项目15个。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年内创建4A级及以上景区1家,打造“好客山东”管家服务品牌酒店样板店4家。高水平打造中国国际文旅博览会烟台特装站位,组织参加“海峡两岸”文博会、中原文博会、敦煌文博会等重大展会及招商考察推介活动,推动烟台文化“走出去”。

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制定共同富裕目标体系和行动方案。出台烟台市促进共同富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目标、重点任务、推进措施和政策保障,争创省级共同富裕试点城市。

.保障促进就业。规范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年内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开展常态化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年内开展培训6万人。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年内创设2.53万个左右城乡公益性岗位。

.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增公办幼儿学位1万个,全市学前教育公办率提升到70%。落实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11元补助标准,推动牟平区、福山区建成特殊教育学校。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着力完善教育保障条件。将教育经费保障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对区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推进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研究实施教师激励措施。深化教师职称评审改革,研究出台指导意见。

.支持服务驻烟高校扩量提质。推进有关驻烟高校更名升格、转设、新筹建高职院校等项目落地实施。支持中国农业大学在烟台探索开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试点,驻烟高校申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推动烟台大学科教园区和山东建筑大学烟台产学研基地建设和投用。支持山东工商学院财富管理金融创新园创建、烟台大学与北京大学交流合作等事宜。用好校地融合发展专项资金,开展校地融合发展项目申报评审、评估验收。

.深化职业院校与企业双向交流互动。组织开展技术能手、首席技师、技术技能大师选拔,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培训,建设一批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平台,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2%。围绕“9+N”重点产业和16条产业链设立产业技能人才专员,密切学校与企业联系,统筹技能人才精准供给与服务,推动校企精准合作。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23%以上的机构达到推荐标准。实施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每个区市重点选取0年以前建设的乡镇卫生院进行达标改造,按需购置、更新医疗设备。建成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35家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完成专科联盟建设,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完成栖霞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评审工作,国家卫生乡镇比例达到25%。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升级。医院通过省级综合区域医疗中心评估,启用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莱山院区),力争创建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公立医疗机构全部接入“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平台并提供线上服务。强化医疗卫生机构数据源头质控能力建设,卫生健康数据质量达到70%以上。

.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医院巩固“医院”评审成果,医院实现全覆盖,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全部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创建10个市级(基层)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构建烟台医药产业政策保障和服务支撑体系。深入实施链主领航、人才引育等九大工程,优化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申报流程,构建政策保障和服务支撑体系。举办年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

.加快建设体育强市。全年举办大中型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场以上,其中市级不少于场;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新增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0人;依托市县两级体育科研机构,组织开展国民体质检测,为健身人群出具运动处方1万份。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新增机构养老床位0张以上,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以深入开展“爱心助浴”“暖心过冬”“安心居家”“顺心助餐”活动为引导,优化居家养老服务。力争创建1个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或示范机构。出台烟台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十一、坚决守好安全发展底线

.筑牢疫情防控底线。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落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着力抓实安全生产。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安全总监、有奖举报、专项督导、驻点监督等制度落实,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施公共安全提升行动,构建“全灾种、大应急”救援体系。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药品质量提升行动。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统筹做好防震减灾、防汛抗旱、极端天气应对等工作。

.着力稳金融防风险。深化“金安工程”,加强重点企业流动性、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等领域动态监测、及时识别和主动防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一企一策”制定风险化解方案。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支持推动解决“执行难”问题。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责任编辑:伟业

审校:王蕾

1
查看完整版本: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烟台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