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它由世界卒中组织呼吁设立的,是为了呼吁大伙儿加强对脑卒中的认识。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又叫脑血管意外,是一种脑血液疾病。脑卒中一旦发生,医院挂急诊去了。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是可以降低病发的风险呢?近日,医院了解情况。
院前筛查进社区
“慢点慢点,脖子往那边转……”
医院坐落在杨柳青镇,承担着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工作,同时也是距离周边居民最近的医疗资源。这天,医务工作者来到位于杨柳青镇的青水家园社区,义务为这里的老年人进行筛查。
筛查现场
青水家园社区是由五个建成小区构成的老小区,辖区共有人,其中老年人占到了30%。西青区杨柳青镇青水家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雪,来到青水家园社区已有6年多的时间,作为社区的当家人,老年人的身体情况是她特别头疼的事儿。回想起前几年的一幕,张雪仍心有余悸。“我们有位老党员来社区办事的时候,头晕目眩不舒服,社区给联系了,到医院检查出脑血管渗血。”从那时候起,辖区内老年人血糖血压的高低、精神状态的好坏,成了张雪的心头事儿,张雪医院取得联系,邀请医护人员来到社区做老年的义诊以及慢性病的防治宣讲。医护人员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走进社区,给老年人普及相关知识、做义诊。按照就近原则,医院周边的社区开始做起。就是在这样的公益活动中,医护人员发现问题了。“有些老年人颈动脉狭窄已经非常明显了,但是平时并没有症状。这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如果真等他发病了,后果不堪设想。”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曾小卫说道。
张雪向医生询问脑卒中相关知识
据西青区卫健委基层卫生科负责人冯海涛介绍,脑卒中具有这个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以及高病死率的特点。高危人群的筛查干预,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复发率最有效的手段。平均每年人次的筛查工作,西青区已经持续开展了近6年。
医院医护人员宣讲
生命相托全力以赴
院前的筛查给社区老年人吃上了一颗定心丸。脑卒中发生后的院中抢救,医务工作者更是与死神赛跑,为生命加速。他们争分夺秒,每抢一分钟就能减少病人万个脑细胞的死亡,为家庭为社会减轻负担,让这些患者和他们的家庭回归正常生活。
“来来,快快!”患者79岁,早上8点发病,发病两小时,左侧肢体无力,手脚麻痹,伴有眩晕和言语不清,情况十分危急。
脑卒中,病人发病后的每分钟死亡万个脑细胞,如不及时抢救,轻则瘫痪,重则随时有生命危险。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科主任张佩兰来说,每天都在与生命赛跑。
医院到开始溶栓治疗,用了不到40分钟,按照国际相关要求和我国高级脑卒中中心要求,从患者入院到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应控制在60分钟内,而张佩兰他们的溶栓治疗时间平均为40分钟。
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溶栓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每例溶栓病人从评估到治疗,张佩兰都坚持随时监测病人的情况,尽己所能陪伴在患者身边。9年来她不分昼夜,只要有患者,24医院抢救,这是她的工作习惯,在张佩兰的带领下,溶栓团队迅速成长,医院培养了很多静脉溶栓技术骨干。回想十几年前,静脉溶栓技术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年,张佩兰到美国纳西大学医学院学习神经病学,专攻帕金森课题研究。
张佩兰团队业务探讨
当时,虽然静脉溶栓技术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急性脑梗死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风险性极大,对于能否进行静脉溶栓以及溶栓药物剂量的判断,都对医生自身的业务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稍有偏差就会有致残风险,甚至危及生命,年,从美国学成归来的张佩兰作为特殊人才被医院。张佩兰不顾周围人的不解和质疑,毅然放弃了主攻的专业,决定要啃一啃静脉溶栓这个“硬骨头”。经过6年的准备,年,他们正式推出溶栓治疗,但最初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按国际指南做,每个病人按公斤体重下药,发病6小时就溶栓,有很多的病人大出血。”张佩兰回忆道。
由于每一位患者体征不同,治疗方案无从借鉴,只能不断摸索,那段时间张佩兰放弃了休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患者身上。除了临床方面的努力,张佩兰还查阅国内外大量的文献和资料。
采访过程中,张佩兰的电话经常响起,溶栓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她说,最忙的时候,一天要接上多个溶栓电话。因此,每天,她的电话都不离手,只要有病人,她就迅速冲过去。那时候,张佩兰的女儿在读研究生,课业紧张,同时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娘俩那会儿在一个房间休息,为了减少接电话对女儿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张佩兰把手机调成震动,放在耳边入睡。
张佩兰把溶栓过程比作是天上忽明忽暗的云,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这样的快节奏、高强度,她一直坚持到了今天,也带领溶栓团队总结出了一套完善的治疗方案。在张佩兰看来,能够走到今天,这是她与患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如今,两个月一次的国家卫健委脑卒中溶栓培训班已经开展了21期,张佩兰带领她的团队,为全国培训了多名专家。
院后随访也要跟上
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人数中,大概每5到6名患者中,就会有一人复发脑卒中,而在复发的人数中,存活下来的人数非常低。所以说,在预防脑卒中第一次发生的同时,那些患过脑卒中的患者也要预防再次复发。
循例查房
“妈妈给您量量血压。”卢菲菲的妈妈郭丽去年年底脑卒中发病入院,昏迷了9天,情况危急。“住了一个多月的院,回到家能下地慢慢走路了。”卢菲菲说,医院30多公里,来回一趟不堵车也要一个半小时。这对于一边上班一边照看妈妈的卢菲菲来说,有点儿力不从心。“妈妈怕冷,医院又要挂号,又要扫码,时间比较长。”就在这时,卢菲菲从朋友那里得知,现在通过手机可以把家庭端和医生端绑定在一起,随时有问题随时看,她立马就下载了。采访这天,卢妈妈的血压又不稳定了,她赶紧拨通了主治医生的视频通话,询问解决办法。像这样出院后的远程问诊,卢菲菲已经用了有日子了。她说,出院后妈妈几次突发的紧急情况,多亏了它。“有一次,晚上十点多,我妈妈又吐又晕,我当时就慌了,赶紧给张大夫打电话,张大夫告诉我们怎么办,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卢菲菲说。
卢菲菲给妈妈测量血压
医院副主任医师张茂林说,脑卒中患者发病率的时间有不确定性,这时候患者包括家属对症状不能及时地了解,医院也不方便。“我们想到了这样的办法可以对患者家属实时地进行指导。”记者从天津市卫生健康委获悉,今后,天津将继续通过提升卒中中心救治效率、织密卒中中心救治网络,改进卒中中心管理水平等措施,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卒中中心建设新模式。
津云新闻记者马雨彤
原标题:《这种病,每抢一分钟都很重要!天津这样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