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距离年高考还有73天,当万千高三学子还在教室拼搏追梦时,面向他们的一项招生工作已经启动。
3月24日,教育部发布《年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启动》,有关强基计划试点高校也陆续公布新一年的招生简章。
此前进入强基计划试点的36所高校分别为: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将增加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高校开展强基计划试点,强基院校总数达到39所。
回顾: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支撑引领但录取还是要靠高考成绩说话
比起自主招生,刚施行两届的强基计划,很多家长可能还有些陌生。我们再来把基础知识点回顾一下。
什么是强基计划?
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就是强基计划。同时,该计划从年起在部分“一流大学”开展试点,高校原有的自主招生方式退出历史舞台。
为何要推出强基计划?
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怎么招录和培养?
强基计划探索建立基于统一高考的多维度考核评价招生模式。一是按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和考生志愿,由高到低顺序录取;二是对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可破格入围。
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采取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强基计划流程是怎样的?
如果想走强基计划,根据招生程序,3月底,考生就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