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中国晚清重臣、湘*创始人,近代*治家、*事家、思想家,与徒弟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毛泽东、蒋介石均给予了极高评价,慈禧称之为“天下第一正人”。
但曾国藩还有个别名——“曾剃头”,镇压太平天国、杀人如麻诠释其心狠手辣,其弟弟曾国荃也是一代枭雄,杀人无数,曾家兄弟叱咤晚清官场。
鲜为人知的是,曾国藩本人曾三次自杀,一生战战兢兢,甚至死后不得安宁,坟墓三次被盗......直至如今的破败不堪。
翻开历史的画卷,曾国藩的一生是传统文化精英的代表,是腐朽文化结出的恶果,在他一生中,有功德、有罪过,无论是非功过,死后是否能够盖棺定论,但坟墓被掘、尸身被辱,却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晚清重臣,死后葬于何处?
年6月21日,数千名天津民众聚集在法国天主教堂,要求教堂针对是否虐杀婴儿、拐卖儿童做出答复。
随后,法国领事丰大业认为当局处理不利,当街射杀天津知县刘杰仆人,愤怒的民众冲进教堂,杀死修女、神父、领事馆工作人员、中国信徒等近50人,火烧法国领事馆以及其他教堂。
之后,英法美联*出动*舰示威。
曾国藩再次临危受命,紧急处理天津事件,按照当时局势,他认为不宜与法国开战,便处死此次天津事件为首的群众18人,充*、流放近30人,赔偿白银46万两。
经此一事,曾国藩的声誉一落千丈,全国百姓唾骂声不绝,功名牌匾也被打碎了。
这是曾国藩晚年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自此以后,曾带着一身骂名走向了人生的最后两年,他重新回到了两江总督的位置上,遥望长江落日,终归英雄气尽。
年2月,曾国藩用尽平生最后一道气运,上书朝廷海外派遣公费留学生,这项创举直接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大发展,中国幼童留学海外,给中国历史带来的影响不可估量。
几天后,曾国藩一病不起。
同年3月12日,曾国藩逝世于南京,享年六十二岁。
时至今日,对于曾国藩的一生功绩、罪过,也是难以盖棺定论,有人夸其是忠君爱国、中兴之臣,为清朝续命五十年,也有人损其虚伪狡诈、土匪作风,阻碍中国民主进程。
但无论如何,曾国藩死了,这就牵涉到一个埋葬之地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曾国藩葬于长沙坪塘伏龙山,但曾国藩是长沙湘乡县荷塘都(今属双峰县)人,为何不葬故地,反而另寻他处?
死后因葬地叔侄争议,一波三折终落伏龙山
一代晚清重臣,在葬地的选择上,曾家自然是慎之又慎,曾纪泽兄弟按父亲“归湘为便”的遗嘱,由南京出发,由水路返回长沙,至年5月20日,将曾国藩灵柩安置于曾子庙。
时值暑天,应早日入土为宜,但曾国藩墓地尚未选定,曾纪泽只好将父亲浅葬于长沙南门外的金盆岭,与岳麓山隔河而望。
一日,曾纪泽立于金盆岭,远望岳麓山,近邻湘江,不由得感慨:此地山环水抱,藏风聚气,实为父亲墓地之上选。
但是,此事一经在家族内传开,九叔曾国荃就表示不同意。
在曾国藩的遗嘱中,对于死后坟墓之地,特别叮嘱了曾纪泽,“须与吾兄弟商榷”,曾国荃不同意,曾纪泽也没有办法将曾国藩葬于金盆岭,只好另寻他处,但都不甚满意。
到了六月中旬,曾纪泽和妻弟来到铜梁山紫竹林,它横卧双峰、湘潭两县交界,是曾家去往省城必经之地,在铜梁山米有顶峰村,登顶有“稍息亭”。
对于此地,曾国藩曾赋诗“稍停步,到此已登峰造极;息重担,远眺则放眼开怀。”想来曾国藩也曾对此地情有独钟,而对此更中意的是其子曾纪泽。
曾国藩生前位极人臣,实属登峰造极,在此安息极富有意义,另外,此地为进省城必经之地,无数士子、官差均会路过此地,曾国藩一生曾培育无数官员,在此起墓,瞻仰意义更是非同凡响。
但是,没想到曾国荃再次反对。
这次,曾纪泽没有选择妥协,而是立即率人前往紫竹林辟山开道,尽早让父亲下葬,曾国藩好友郭嵩焘听说后,急忙前往紫竹林,一到地方,郭嵩焘大为不快,直呼风水不好。
他说,“百余丈,龙势方前趋,而险峻过之”、“不宜立穴”,这样的说辞已经不能打动曾纪泽,他执意将父亲葬于此处,继续开山辟道。
没想到,紫竹林的风水不佳被郭嵩焘言中,此地“皆出嫩石”,完全不能下葬,不得已,曾纪泽只好作罢,另外一边,郭嵩焘却早已为曾国藩选好了墓地——坪塘。
在坪塘桐溪寺后的伏龙山上,曾国潢、曾国荃兄弟、曾纪泽兄弟等人均对此地无异议,曾国藩的墓地,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下葬之日,城中文武百官皆前来祭奠,声势浩大,百年罕见。
三次破坏,曾国藩墓随历史起伏分崩离析
曾国藩墓葬占地面积㎡,墓围直径5米,花岗石围高2米,主碑高3米,墓前拜台、墓坪约㎡,东西各立石阙,御碑亭、墓庐更是一应俱全,墓地附近的桐溪寺香火鼎盛、游客络绎不绝。
曾家购置了20亩良田,为曾国藩墓聘请了守墓人,自此,一切似乎尘埃落定,没想到近百年后,陵墓遭到了三次严重破坏。
第一次曾国藩坟墓被盗掘,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
这次被盗过程中,曾国藩墓大量地面附属建筑被毁,墓冢、墓桌等被得以保存,农民将精美的条石搬回家盖房子、砌猪圈,御碑亭和牌坊被拆卸成石料,建桥修路,墓田被充公,各种各样的亭子、石碑均遭到破坏,地上建筑所剩无几。
第二次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石马、石狮、石虎等被推倒、砸碎,有人曾想将墓穴炸开,但没想到曾国藩墓格外坚固,使用炸药仍然没有动其分毫。
在这次砸墓、毁墓过程中,核心墓穴并未受到损害,不过地面建筑、装饰均被毁,曾经辉煌的曾国藩墓彻底败落、鲜有人来。
人们没想到的是,历经2次重大破坏之后,曾国藩墓仍然没有逃脱掉被盗掘的噩运。
盗墓自古以来就有,历史上项羽、曹操、*巢等等,均通过盗墓获取*需、*费,近代孙殿英盗掘东陵,一夜之间成为“盗墓将*”,富甲一方,所获宝物三十车。
到了改革开放后,“万元户”、“大三件”等各种名词应运而生,不少人憧憬着一夜暴富,前些年过度的贫瘠生活,被突然而来的改革开放浪潮所席卷,不少人勤劳致富,也有一小部分人,通过违法犯罪积累财富,而盗墓不失为违法敛财的重要渠道。
于是年,曾国藩墓,也就被盗墓贼给惦记上了。
当地村民回忆,那一天天气极为寒冷,大风一直不停,不少村民早早上床睡觉,但有几个年纪大的村民,相约在一起烤火叙旧,围着火盆拉起了家常话。
快到后半夜,这帮村民本来想回去睡觉了,就在要结束的时候,听得外面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巨大的响声顿时让他们清醒起来,这声沉闷的声音完全不像雷声,就是有东西炸了。
年长的老大爷顿时明白,是有人在盗墓!
当地的镇文化站王震球站长也被这声巨大的声音震醒,想到当地盗墓现象一直屡禁不绝,他立即明白是有人在盗墓,随后报警。
王站长陪同民警到达现场的时候,现场盗墓贼早已逃跑,留下绳索、手套等工具散落一地,浓重的火药味十分呛鼻。
王站长不敢停留,径直走到了曾国藩墓侧面,一个直径一尺多的盗洞出现在墓上,明显是使用烈性炸药强行炸开的,想来刚才的巨响就是盗墓贼想直接炸开墓,很显然,他们得逞了。
现场还残留着燃烧后的导火索,当地民警分析,盗墓者不仅仅炸了那一次,而是尝试过多次,虽然这一尺长的洞口不大,但已经使墓室暴露,二十多米长的盗洞,一路通到棺材前部,盗洞精准,正中棺木上方,看来不是新手所为。
天亮了,黑色的棺木彻底显现出来,曾国藩下葬棺木所用材质为楠木,材质好、硬度高,黑漆漆的洞口、黑色棺木,用手电筒再往里面探,才发现棺木上仅仅有个小口,口周围颜色更深。
这黑漆漆的洞口,完全无法想象盗墓贼到底搜刮了多少陪葬品。
考古专家随后也赶往了现场,看着眼前被盗墓贼破坏的曾国藩墓,不少人为之叹息。
民警将现场遗留的一顶清朝官帽交给了专家,表示可能是盗墓贼仓皇出逃没有来得及带走,这顶清朝官帽做工十分考究,黑色蚕丝、品貌极好,正是曾国藩头顶官帽。
看来盗墓贼只图珠宝*金,并没有将这顶帽子看在眼里。
曾国藩墓被盗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是否进行抢救性发掘,成为考古队急需面对的问题。
深入评判以后,考古队决定先派人下去查看,再决定是否进行抢救性发掘。
曾国藩墓被盗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湖南省省长针对于这次盗墓事件,直接作出批示:“如经查实,对盗墓者严惩不贷”。
但是,现场人烟罕至,那个年代更没有摄像头,现场已经无法提取出有用的价值线索,时至今日,当日所盗陪葬品下落不明,盗墓贼今日也未抓获,成为一桩悬案。
考古队进入盗洞,随后立即永久封禁
有历史传闻,在曾国藩下葬后,位于伏龙山的墓为疑冢,真正的曾国藩墓并不在这里,为了防止盗墓贼光顾,曾家特别设置了疑冢,筑墓时,满山头都是干活的民工,但墓一建成,就突然全部消失了,有当地人传言是清廷将筑墓的所有工匠杀害,或者发配边疆。
疑冢,为迷糊人而虚设的坟墓,在古代,帝王将相为防止盗墓贼,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设置疑冢即是其中之一。
比较著名的便是曹操的“七十二疑冢”。
相传,曹操怕被人掘墓,在河北邯郸的临漳、磁县等地建造了七十二个疑冢,但实际上,据历史学家考证,曹操在去世之前所颁布的《终令》中透露出对邯郸地带的特殊感情,七十二疑冢仅仅指的是北朝古墓群。
近代所设疑冢虽有但不多见,况且设置疑冢花费颇多,虽然曾国藩生前钱财家业积累颇厚,但也经不起这么多折腾。
因此,设疑冢、杀工匠,基本上可以确定为谣传。
如果不是疑冢,那曾国藩墓到底该如何保护?考古队决定派人下去查看棺木的实际情况,以作进一步分析。
考古队找来一位身形相对瘦小的队员,在拴好救生绳后,这位队员便下探到了墓中。
整整20多米的距离,这位队员看着这偌大的墓室,心中五味杂陈。
周围漆黑一片,头顶的亮光越来越远,慢慢地,这位队员被漆黑包围,他小心翼翼地用脚下探,脚底下的棺椁逐渐靠近,棺木上的洞口也愈加清晰可见。
队员落在了棺椁上,巨大的楠木漆漆黑无比,与周围又融为一体,他稍作休整后,开始查看起这座棺木。
仔细瞧了瞧,队员发现盗墓贼曾用火烧办法企图烧开棺木,但仅仅是留下了一个小口,完全无法进入棺木内部,看来棺木名没有完全遭到破坏,只是被盗了小件的陪葬品。
此时,正准备上去报告的队员拉了拉绳子,却发现突然松了很多,他加大了力气,用力拉了拉,但依然没有人回应。
顿时,队员心里有点发慌,大声喊了起来:“队长!队长!拉我上去!我查完了!”
话音在墓室里久久回荡,过了一会,绳子终于绷紧了,上面的队友在拉他上去,这位队员赶紧勒紧了绳子,开始逐步往上慢慢升起来。
到达地面后,这位队员看到队友们,顿时长舒一口气,这才把下面的情况作了说明,他忍不住问:“为啥刚才晃绳子没人应呢?”
同行的队员张口结舌,“你晃绳子了?”
这位小队员也懵了,顿时不敢多说,后来查看了下绳子,可能是绳子太过长,自己晃的幅度不大,才自己吓了自己。
结合队员的观察,专家初步推断盗洞较小,可能盗墓贼并没有盗取过多的陪葬品,大部分陪葬品应该还在里面。
队员还说,棺木里还残留着不少灯草,是下葬时为曾国藩保持仪容放置的,这些灯草增添了偷盗的难度,棺木里面应该没什么太大问题。
考古队综合研判之后,决定将曾国藩墓彻底封存,长沙市文化局和市*府对此高度重视,分别拨款元和20元,用于对曾国藩墓的抢修加固。
曾国藩墓修复困难重重
年,曾国藩墓列入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望城县文物管理所还组织编制了曾国藩墓修复规划,甚至到年获得了长沙市文化局高达51万元的拨款。
随着一系列大规模的修复工作,曾国藩墓冢、拜台等主体部分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获得复原。
但后续的修复工作陷入停顿,当地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曾希望征用村民早年拆下的石头构建,村民开口即是要钱。
曾国藩墓周围均是农田、村庄,如果要对曾国藩墓进行大规模的修缮,仅拆迁款便是不可承受之重。
曾国藩墓的修缮就这么停了下来,年年底,缺乏守护的神道碑和赑屃于深夜被人破坏,年5月,当时约定的各项房地产项目均落成,唯独曾国藩墓湘*文化广场几经停工,基本烂尾。
年8月底,神道碑和赑屃风化磨损更加严重,但仍然没有得到保护。
如今,曾国藩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被广为传颂,有关曾国藩的图书出版便达数百万,人人都可评价曾国藩,但曾国藩墓却在一片杂乱中断壁残垣。
针对于曾国藩墓有3次重大破坏,毫无疑问,席卷而来的地产热正在成为第4次破坏,并且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保护曾国藩墓依然困难重重,地方*府、地产商、当地村民等群体毫无疑问已经将曾国藩墓卷入利益纠葛中。
文史专家梁小进曾经这样说,如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修复工作能够做完,曾国藩墓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旅游景点,“原貌还是很有规模的,神道就有一两公里长,碑几千公斤重”。
但如今已经一去不返,曾国藩墓彻底进入了历史的尘埃,尽管坟墓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