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新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90后北大才子卖米粉,董明珠喊话早点关 [复制链接]

1#

“金三银四”,每年的3、4月份都是毕业大学生求职应聘的繁忙时刻。但今年有些特殊。

因为,求职者实在是太多了,而岗位数量由于疫情等诸多因素明显“供不应求”其中,高校毕业生有万人,首次突破千万,为历年最高!《中国新闻周刊》发布了一篇文章,称:“年或是毕业生就业最为艰难的一年!”疫情时代,学生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似乎比前辈们遭遇的风浪更大。可纵使就业再难,“躺平”也并非是年轻人的归宿。我想起8年前,北大才子张天一创业卖米粉的故事。

年,90后的张天一从北大法学院毕业。在周围人看来,张天一应当去律所从事一份相当体面又收入不菲的工作,然而他却拒绝了几大律师行的邀请,开了一家米粉店。家里的长辈们不理解他,认为开米粉店没有技术含量。“北大高材生干这个,简直是大材小用!”年,董明珠在综艺《青年中国说》上对张天一说,

“你这样做是浪费国家资源,最好趁早关店。”

然而,无论董明珠还是周围的亲朋好友,他们不知道的是,张天一卖米粉的决定并不是一时冲动。

他说:

“像我这样的人去当律师,国贸一个砖头下来能砸死仨。但像我这样去卖米粉的,无论从学历上,还是嘴皮子上,比起米粉业同行,可能会好一点。”

在充分调研了米粉市场的前景后,他通过标准化管理制作工艺和供应链,以及用互联网思维做营销推广,让自己在诡谲多变的商场站稳了脚跟。如今,8年过去了,他的品牌名已由“伏牛堂”改成“霸蛮”,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开设了60多家门店,品牌市场估值高达5亿。李克强总理曾参观过他的米粉店,他的创业模式也被哈佛大学收录进商业案例研究库。

曾经没有人看好的天之骄子“屈尊开店”,如今在别样的赛道上一路繁花。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大学生群体“就业难”的问题。

有人说,现在的高校生学历溢价,职业上行空间变窄,谈钱变得艰难。的确,人口、疫情、经济下行等诸多因素是造成了一定的就业困难,但一个九年义务教育洗礼过,又读过4年大学,甚至硕士、博士的学生,真的连一份工作都找不到吗?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贾楠一针见血地指出:

当下各行业存在一种错配现象,那就是“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这种结构性矛盾最直观的体现便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制造业企业招工难并存。

中国人民大学曾湘泉教授也认为:

疫情暴发后,“慢就业”的比例上升,更多毕业生主动退出劳动力市场另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毕业生会选择“二战”考研、考公,这些都推高了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率。

向下不甘,向上不及。

从象牙塔走出来的大学生,他们大多不愿从事制造业等枯燥的工作,即便收入不低也不是首选。

但是向上对比各行业的高尖端人才,他们又望尘莫及

于是被夹在中间层的他们,找工作时就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很少有人能像张天一这样清醒的意识到,即便自己顶着北大的名衔,在就业压力愈大的形势下,自己也必将面临残酷的竞争。

作家刘索拉曾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社会有了那种当兵就要当拿破仑的意识。”

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前提应该是你已经成为了一个足够优秀的士兵。

前段时间,有个复旦大学硕士在论坛上发帖,称自己去华为求职,面试官最终决定给自己2万月薪。

尽管在常人看来这份收入已经不菲,但在他看来明显低于自己的预期,反而认为这是侮辱自己。

帖子下面,网友们对他的自恃高贵表达了鄙视。

事实上,当一个人在毫无积淀的时候,成天想干大事,幻想一夜成名,盲目追求高职高薪,只会让自己迷失。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比起一味追求体面光鲜的工作,其实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才更有成就感。

知乎上曾有人问:“一个人是怎么废掉的?”下面的高赞回答是:

“要么沉溺于过去的辉煌,要么屈服于现实的安稳。”

学历和经验,都是过去积累的舒适区。

人一旦不思进取,过度消费履历的光环,就会容易陷入“吃老本”的怪圈。现在很多的年轻人或是家长,都把学历和履历看得很重,殊不知,更重要的是一个人持续精进的能力。心理学里有个名词叫“深井思维”,意思是说,守着一口井一直挖下去,总能找到源源不断的水流。

其实工作就如打井,需要“深井思维”。杭州快递小哥李庆恒,原本只有高中学历。做快递5年,他练就了一个本事。随便说一个地址,他能立刻说出对应的城市信息。因为专业技能过硬,李庆恒获得了官方的赞许,被认定为杭州“高层次人才”,还获得了百万购房补贴。

43岁的杨利娟,前不久正式接棒海底捞CEO。从月薪百元的服务员,逆袭为身家超百亿的海底捞CEO。她在接受采访时说:

“无论你处于什么行业,确定好自己喜欢的领域之后,扎根深耕。有的人频繁更换领域,10年时间就这样悄悄溜走了但这10年时间如果在某一领域沉淀下去,把每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都做好,一定会干出一些成绩的。”

作家周国平曾说:

“凡做成大事的人,往往做小事也认真,而做小事不认真的人,往往也做不成大事。”

人生是由很多小事构成的,一件小事、一处细节,能成就一个人,也能废掉一个人。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守不住小事,只会让自己被一招制胜、一夜暴富的神话蒙蔽。你以为自己怀才不遇,其实不过是眼高手低。成大事者,都是那些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的人。

《三体》里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消灭你,与你无关”。这句话也恰好印证了这个时代的就业环境。最近京东、滴滴、有赞等互联网巨头相继曝光裁员事件,让很多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产生危机感。

也许,靠埋头苦干就能闯出一片天地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但我依旧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一个聪明的人永远会做到以下三点:向下扎根,持续深耕一个领域;向前精进,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向外扩展,主动拥抱时代变化。所以,屏幕前的读者朋友,如果你是孩子的家长,请告诉ta:兴趣永远是最好的导师。不要沉湎于自己的小世界,而要让自己置身于社会系统中;不要等到兵临城下时慌乱选择,而要让自己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因为只有当孩子知道自己想去哪,并且能够全力以赴的时候,才能避免“高不成低不就”。

点亮“在看”和“分享”,愿每个孩子的人生之路都能越走越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