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新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术盛宴,共论新闻传播教育的ldquo [复制链接]

1#
哪里治疗白癜风病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首届“新-新闻传播教育论坛”在中山大学举行

学术盛宴,

共论新闻传播教育的“变”

文/区芷萍李林蔚伍瑞冰

与会人员大合照


  12月12日、13日,首届“新-新闻传播教育论坛”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举行。论坛由中大传播与设计学院主办,设置一个主会场、四个分论坛,来自全国六十多所高校的一百六十余位新闻传播教育专家和学者参会,“变”成为本次论坛的关键词。

名家荟萃,百家争鸣


  论坛首日,在主会场的开幕式上,中山大学副校长黎孟枫、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作开幕致辞,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院长、教授分别发表主题演讲,就在媒体变革下,新闻传播教育该如何改变,该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各抒己见。


  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尹韵公首先发言,以题为《授术与受道》发表演讲,提出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上存在的几点问题:首先,学界和业界的转化存在“旋转门”,新闻教育“术”多于“道”,但是“道”可能比“术”更重要,建议两者兼顾;第二,新闻传播学科门槛较低,对其他领域贡献小,新闻学科的关键性概念尚缺乏稳定性。对此,尹研究员认为应“授术”与“受道”两者结合,明确新闻学科的地位和作用。

尹韵公主任发表《授术与受道》演讲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做新闻)


  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尹明华教授紧接其后,在《传播教育中的核心能力培养》的主题演讲中,提出新闻传播学核心能力建设需要“大格局”和“大地位”的支撑,“小格局”只能是“小选择”。尹教授表示,互联网提供了多元格局、对象的需求以及判断力要求,大学新闻传播教育应以社会现状为格局,不要让学生“畏惧理想”;不能仅立足于眼前的小局部、小利益、小格局。同时,尹教授还强调,在实践中被证明不再有效的经验不应继续存在于新闻传播教育之中。

尹明华教授发表《传播教育中的核心能力培养》演讲


  面对新闻传播教育“变”与“不变”的问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教授以《个性化与创新:变革中的新闻教育》为题发表演讲。纵观年的传媒生态,核心词语是一个“变”字,她表示没有必要对传媒业“唱衰”,新媒体传播的核心仍是内容生产和信息传播。陈教授认为,技术变革对新闻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智能化、移动化、大数据已成为传播领域的三大趋势,不能把创新性应用拒之门外;在这个条件下,“新”新闻传播教育的借鉴点应更重视、国际化、实践化。

陈昌凤教授发表《个性化与创新:变革中的新闻教育》演讲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做新闻)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教授认为,平衡研究性传媒定位及专业的职业性教育的难点在于资源有限,师资力量,资金扶持,时空限制都是制约因素。从“本科生少而精,硕士学硕与专硕制分离,双导师制,产学研通”等角度进行改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

张昆教授发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定位的思考》演讲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做新闻)


  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煜教授则提出,在新闻传播面临挑战下,数码时代的传媒教育应该注重探索与实践。

*煜教授发表《数码时代的传媒教育:探索与实践》演讲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做新闻)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院长王晓华教授分享其学院在新闻传播教育内涵重构的探索上的经验。从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进程、现代技术的变革和媒体融合的时代环境、未来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三个方面具体展开了阐述。

王晓华教授发表《迷失的边界:新闻传播教育内涵的重构》演讲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做新闻)


  来自汕头大学长江新闻学院副院长白净教授也分享汕大的教学实践经验。她表示,学院结合地区特色,注重培养实务型人才,并且从课程、实践、实习、毕业设计四个具体方面进行“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与保障”的探索。

白净教授发表《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与保障》演讲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做新闻)


  东道主张志安院长在《从新闻传播与公共传播:新闻传播教育范式的变革》的主题演讲中提出,新闻传播教育要进行范式改革,从新闻传播向公共传播转变。他认为,大学应跳出仅面向“机构”培养职业媒体人才的窠臼,转为面向社会培养公共传播人才,培养公共传播行动者和具有良好传播素质和精神的公民。新闻传播向公共传播的转化有利于促进社区对话、增进社会共识。这一看法与中国社科院的尹韵公研究员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尹韵公研究员认为,新闻学科培养人才要体现学科对国家发展的贡献,而不应囿于媒体机构。

张志安教授发表《从新闻传播到公共传播:新闻传播教育范式的变革》演讲

分论坛观点交锋,经验共享


  12日下午以及13日上午,分别举行了以“观念革新与结构探索”、“理念坚守与实践创新”、“协同育人与多元模式”、“社交媒体与新闻传播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四个分论坛,来自各高校的新闻传播学者思想碰撞,气氛热烈。


  天津师范大学的赵雅文教授提出,在院部共建、加强对舆论引导的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要捉住这个契机,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养全媒体的综合性人才。但是浙江传媒学院的讲师洪长晖则认为,在院部共建下,新闻传播教育者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发挥舆论的弹性空间。他对院部共建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表示质疑:“做得不好就是作茧自缚了。”


  除了观点上百家争鸣外,来自各高校的新闻传播学者也分享了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


  汕头大学的樊林君老师和上海大学的陶建杰副教授分别介绍了其学院的学生媒体平台《草根播报》和《传媒新观察》,分享他们如何在实务性教学中的指导学生自办媒体,进行新闻实践。在场数位老师对他们的经验分享颇感兴趣,频频提问。

上海大学陶建杰副教授发表题为《“新闻型”校园媒体的采访困境与突破策略》演讲


  而在论坛三的圆桌会议上,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山大学等六所高校的八位新闻传播学教授、学者分享了各自新闻传播教育的特色模式、项目或课程。演讲内容丰富,跨新闻、广告、广播电视、公关、公益传播、新媒体传播等领域。


  其中,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术代表卢亚芳老师介绍了其原创“SGC+教学模式”,即学生生产内容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以其新闻发布会的授课方式为例进行讲述。而上海体育学院的*奇玮副教授也提出新闻发布会会成为公关实践教学的最佳途径。


  在13日的论坛四上,中大传设院的刘颂杰老师、林淑金副教授、龚彦方副教授和廖宏勇副教授介绍在“人文新媒体,融创传播学”理念指导下,本院的一系列尝试和探索。其中包括谷河传媒学生平台的建设、新闻信息可视化课程的融合、财经新闻的探索与思考以及媒体创意系的构建与发展。


  论坛期间,各高校新闻传播专家、学者参观了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的教学实验中心和VR工作室,包括黎校长在内的多位与会人员体验了一把新鲜出炉的VR(VirtualReality)报道作品。

VR工作室负责人李强与黎孟枫副校长、张志安院长交流

黎孟枫副校长在体验VR报道作品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张志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