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西红柿植株需要人工授粉的关键时期,在天津市东丽区金钟街道相关疫情防范区内,欢坨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成员们凭着一张绿色通行证,就可以便捷地出入社区,到自家的西红柿大棚“上班”了。
走进金钟街道欢坨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蔬菜大棚,记者看到一棚棚的西红柿秧苗,都长满了一簇簇黄花。去冬今春,合作社成员于耕海共种植了15亩西红柿。前两天,满心期待着今年能有个好收成的他,却因为受疫情影响出不了小区,无法及时为西红柿授粉而发愁。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务农人员都出不来了,西红柿授粉就只能往后拖,但农时不等人啊!”于耕海心急如焚地说,“大棚里种植的西红柿只能靠人工授粉,并且只有7天左右的时间,一旦错过了这个日子,一冬的忙碌就会白白地打了水漂。”
虽然,控制人员流动是当前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为了不误农时,东丽区金钟街道专门成立了工作专班。统筹股份经济合作社建立日调度制度,落实合作社成员从居住社区到田间地头的闭环管理工作机制,确保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农民在哪个区片,种多少地,种哪些蔬菜,先由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干部认定,社区根据认定结果再开具出行证明。”金钟街道公共安全办公室负责人孙广阔告诉记者。
有了绿色通行证,在确保疫情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金钟街道为多名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务农人员开辟了绿色通道,全力保障大棚蔬菜的正常生产。现在,于耕海20多万棵的西红柿秧苗,不仅能够全部完成人工授粉,而且逐渐长熟的西红柿也能够及时采摘上市。于耕海说:“还是党想着我们,大家都盼着疫情早早过去。”
高效务实,精准服务。金钟街道多亩的蔬菜生产基地不误农时,全部完成了抢种抢播、间苗育秧。同时,通过采取为商超市场定点供货、网络订购等方式,进一步畅通了销售渠道,不仅让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成员们有了一份稳定的经济收入,还保证了每天超过10多个品种、总量多斤各类蔬菜投放到市场,有效满足了市民需求。
来源:天津东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